现代戏剧谷尝试创新 “商务戏剧”人均票价可能两千
装修雅致的老洋房内,错落有致放着不到30张沙发坐椅。边上的吧台则是可以随便取用的酒和饮料。方寸大小的舞台内,柳梦梅和杜丽娘水袖翩飞,吟唱着600年昆曲史上最经典的唱段……
为了扩大昆剧艺术在高端人群中的影响力,由张军领衔主演的花雅堂版《牡丹亭》进行了“商务戏剧”的首次尝试。
整出戏只保留了柳梦梅和杜丽娘两个人物。
上周末,在静安老洋房“花雅堂”内,由昆曲演员张军领衔主演的花雅堂版《牡丹亭》进行了两场试演,今后有望每周末演出一场。这也是现代戏剧谷推出“商务戏剧”的首次尝试。在张军的想法中,所谓的“商务戏剧”,其实是把艺术欣赏和高端社交联系在一起,本质上也是为了扩大昆剧艺术在高端人群中的影响力。
很传统 但又现代
虽然挂上了“商务戏剧”的标签,但花雅堂版《牡丹亭》在艺术上却并不含糊。整出戏只保留了柳梦梅和杜丽娘两个人物,所有的唱段和表演都是《牡丹亭》里最经典的折子,两位演员的服装也十分考究。
张军对早报记者表示,这次重排《牡丹亭》就是希望回归昆曲演出的原生状态,采用明代家班“筵演”结合的形式。而且相较过去的演出本偏重杜丽娘以旦角表演为主,这一版的《牡丹亭》则更偏重柳梦梅的戏份。张军找来了还在戏校的小师妹张冉与之同台合作。“这也算满足我的私心吧,因为我总觉得演《牡丹亭》不过瘾。”
从演出效果看,这版《牡丹亭》十分唯美精致,除了所选的唱段和表演千锤百炼,一些细节的设计也十分别致。一些古朴演剧方式的加入使整出戏有了一种现代的演剧精神。
演出过程恢复了过去戏曲演出的检场人,他身着长衫,每折开戏前,他都会上场展开手中的卷轴,交代着每折的戏名;而“拾画”和“寻梦”两折也在同一时空交错上演,舞台上摆起两张椅子背后分别挂上“翌日”和“三年后”,别具匠心地让杜丽娘和柳梦梅跨时空地同台表演。而让人意外的是,全剧结束时,扮演杜丽娘的张冉突然退到幕后,后台的帘子顺势掀起,观众一边看着台前的柳梦梅吟唱着“牡丹亭上三生路”的戏词,一边就能看见杜丽娘开始在幕后卸妆。
是看戏 更是社交
除了演出给人的精致唯美感,花雅堂版《牡丹亭》的看戏环境也十分雅致。在这个老洋房的会所内,一切布置都有着怀旧的情调。早报记者了解到,由于花雅堂的空间不大,因此每场演出目前仅30个座位左右.并有桌几可放酒杯及餐点,很适合观众在看戏前后喝酒聊天。
在张军看来,昆剧艺术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小众艺术。而目前的这种演出方式,很适合昆剧面向精英阶层和高端商务人士。“很多商务精英平时可能不会想到去剧场看演出,但目前这个演出模式,很可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传统艺术。尤其是世博来临,更有这样的需求。”为此,他在该剧的演出中力求保持昆剧传统之美的同时,努力使演出的节奏符合现代人的观赏需求。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北京就推出了类似的皇家粮仓版《牡丹亭》,虽然每场仅50座,包含晚宴的最高票价高达1980元,但该剧独特的定位和成功的策划还是吸引了包括驻华使节、文化学者、商界领袖等各类社会精英人群,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该剧更成为向奥运代表团和国际宾客重点推介的表演项目,迄今演出了200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