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老洋房超级堂会 《牡丹亭》咿咿呀呀(2)

2009-07-20 09:33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潘妤
对于花雅堂版《牡丹亭》,张军表示目前还在试演阶段,将来的具体票价还有待斟酌。但目前最可行的方案很有可能是外企或者私人的包场,每场的报价可

对于花雅堂版《牡丹亭》,张军表示目前还在试演阶段,将来的具体票价还有待斟酌。但目前最可行的方案很有可能是外企或者私人的包场,每场的报价可能在8万元左右,也就是说人均价格将要达到2000多元。

对于如此之高的票价是否会有市场,张军表示还需要摸索,但目前的上海确实有这样的市场需求。“事实上,很多外企或者个人平时举行派对或者聚会都会花大价钱找场地,那为什么不能来尝试一下体验最精致的传统艺术。”张军表示,“我很希望将来每周五都能固定上演,这样也是树立一个品牌,以后来上海的外国游客或者高端人士,想来中国看昆剧,就可以想到这个地方。”

记者手记

昆曲发展的另一条道路?

曾经默默无闻苦苦挣扎的昆剧艺术忽然焕发新生。从八年前被授予联合国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600年历史的昆剧终于有了自信开始正视自己,同时也有了胆气去反省自己。也正因为这种正视和自省,昆剧比任何一个传统戏曲都更早地开始融入当代,找到一条通向世界的道路。

无论是奥运还是世博,从事昆剧的艺人都发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北京有了皇家粮仓的厅堂版《牡丹亭》,上海也有了花雅堂版的《牡丹亭》。两者的创意如出一辙,都把昆剧演出回归到当年明代家班的形式,说白了,也就是“高级堂会”的年代。也许有很多人会对这样的尝试颇有微词,但事实证明,这样的形式确实更能让喜爱昆曲者受;而昆剧的精致、典雅和唯美,也确实更适合在这样的小空间得以体验和交流。

其实,上海一直以来都很缺少这样的演出。在日本,看歌舞伎和能乐是到东京必不可少的项目;而去伦敦的游客,几乎没有几个不会尝试去西区看一场演出。但是自从昆剧艺术在世界范围享有声誉之后,很多来到上海的外国朋友却会疑惑,该到哪里去看昆剧?这个问题甚至困扰了很多国内的文化人,因为他们每每到上海想看一出传统昆剧,却发现几个月内可能都没有合适的演出。这不仅是上海文化的缺憾,也是中国文化的遗憾。

事实上,做这样一种小众的高端的或者是普及的昆剧,是昆曲演员张军一直以来的愿望。他也曾经尝试过在豫园搞类似的传统戏曲旅游演出,但据说最终因为给不了涉外导游太多回扣而流产。而现在,花雅堂版的《牡丹亭》显然走了另一条道路,也许可行性和成功率都更高。但只靠张军和现代戏剧谷的孤军奋战,显然力不足矣。

幸而,上海很快就不只有这样一版《牡丹亭》。据说,今年10月,一台在三山会馆古戏台演出的家宴版《牡丹亭》很快也会亮相,明年4月开始会在世博开幕前夕进行公演。而上海昆剧团在绍兴路的小洋房也正在改造中,也许会建成一个兼有展览、会所和演出功能的场地。

也许过不了多久,更多人将会以这样的方式了解中国昆曲。唯一让人担心的是,希望那些第一次听到水磨腔的人们,了解到的是真正的中国昆曲,而不只是一个沦于社交和聚会工具的“玩物“。我们只有自己真正地尊重昆剧艺术,拿出最好的演员和最好的作品,才能获取他人对于这一艺术的尊重。

(责任编辑:千古绝唱)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