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村民集资修缮四宰相祠堂

2009-08-06 11:05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高其伦
■韩氏先祠供奉韩氏4位宰相,修缮前曾用作牛圈 ■村民自发组织捐款修缮,这在石家庄尚属首次 ■该祠堂勾连搭式的古建筑结构,在石家庄很罕见 ■当地村民自发组织捐款用于修缮祠

■韩氏先祠供奉韩氏4位宰相,修缮前曾用作牛圈

■村民自发组织捐款修缮,这在石家庄尚属首次

■该祠堂勾连搭式的古建筑结构,在石家庄很罕见

■当地村民自发组织捐款用于修缮祠堂

在宋真宗一朝,灵寿县中倾井村韩氏子孙先后8人考中进士,其中4位升为宰相。

记者昨日在该村看到,曾被用作牛圈的韩氏先祠正在修缮。它就是宋朝的“四宰相”祠堂。而部分修缮费用来自村民集资。

宰相祠堂曾用作牛圈

“在宋真宗一朝,我们村韩氏族内祖孙8人成为进士,4人升至宰相,并被写入《宋史》。这座祠堂因为曾供奉4位宰相的牌位,被村里人称作‘宰相祠堂’。”灵寿中倾井村韩氏文化研究会会长韩文录说,“在成都杜甫草堂中保存的《韩氏家谱》中记载,中倾井村也因一朝4宰相在当时被称为‘中国第一村’。”

据记载,8进士分别为:韩亿(父)、韩综、韩绛、韩维、韩缜、(四人为子)、综彦、综师、综武、(孙三人)。4宰相分别为:韩亿、韩绛、韩缜、韩维。他们有“兄弟同胞八人三学士,祖孙共列一朝四国公”的美誉。

韩文录称,现正在修缮的韩氏先祠建于明代隆庆元年,距今442年。祠堂内的石碑记载着在清代同治年间有过一次大的修缮。“没找到祠堂啥时候破败的文字记载,但我记着在文革前这里曾是村内第一生产队的牛圈,后来又成了磨坊,最后就不能住人了。”

独特“勾连搭”石市罕见

“大家看祠堂内前后屋中间的缝隙,这背离了勾连搭式的古建筑结构,而且缝隙下面留有水道,可见是故意为之,这在石家庄的古建筑中还是极其罕见的。”昨日,石家庄市文物局副局长张献中对祠堂进行了鉴定,他说:“前后屋分离,增加了采光和排水,雨水顺瓦而下形成两道水帘也会格外美观。”

张献中介绍,传统的勾连搭式古建筑一般前后屋呈前低后高状,中间由砖瓦相连,雨水顺两侧排出,这个祠堂的别出心裁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结构提供了新的实物佐证。

“因为结构独特、历史久远,这座祠堂与该村的韩式墓群在今年1月就被定为县级文保单位。如今正在进行市级文物保护的审定,并将一起申请省级保护。”张献中说。

石市首次民间筹款保护文物

韩文录称,如今祠堂成了重要文物,它就不再是韩氏一家的了,等祠堂修好后会重新摆放韩氏祖先的牌位与画像,并将一朝“8进士4宰相”的历史在祠堂内展出。

据了解,目前宰相祠堂的20万元修缮费用全部来自韩文录领导下的韩氏文化研究会的“化缘”。他们将韩氏先祠的历史与价值说给了村里的每一户居民,并向县、市级文物部门申请资金。去年,村内270余户居民给修缮捐了款。

石市文物局长刘正军表示,村民自发组织捐款修缮文物,这在石家庄尚属首次。市文物部门也将尽快拨款加强该古建筑的修缮力度与指导。

(责任编辑:南有乔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