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四川崇州发现明朝永乐年间水利工程

2009-08-07 15: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王萌 张志伟
记者6日从四川成都崇州市文物局获悉,该局文物普查队在当地三郎镇欢喜村一组的干五里河上游发现一处人工开凿的灌溉渠堰。已初步探明该渠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 据介绍

记者6日从四川成都崇州市文物局获悉,该局文物普查队在当地三郎镇欢喜村一组的干五里河上游发现一处人工开凿的灌溉渠堰。已初步探明该渠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

据介绍,该渠凿河岸山岩而成,高2米,宽2米,从引水处至出水山洞计1000多米。渠口残存卵石浆砌堰埂长17米,高1.5米,宽2米。当地干五里河水量少时,将河中大卵石垒砌成拦水堰,提高水位,流入洞中;洪水来时自然冲塌拦水堰、降低水位,避免洪水拥入渠道,造成灌溉区泛滥。

据百姓传说,该堰名岩堰沟,渠首原有石碑、神像,但早已遗失,至今无人知晓其建造情况。该局普查队员随即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得知此渠於明永乐初(公元1403年)由一董姓独力开凿,沿山凿洞引水,历三四代人才形成现在的情况。清代初年,开始在河中垒堰,扩大进水量,使灌溉面积大幅度增加。立碑记述开渠始末,名岩洞堰或叫牌楼堰。

该局文物普查队队员告诉记者,该渠凭肉眼观察落差并不大,但渠中水量充沛,可见当时已具有较高的测量水平,至今仍灌溉天国村、达通村数百亩农田。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