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无题匾记录明清时期的“助学金历史”

2009-08-31 13:14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傅宇飞
无题匾 日前,记者在坊间发现一块无题横匾,比较有特点。匾宽192厘米,高70厘米,刻有铜钱大小的楷字约500个,内容都是读书人参加各级考试时,祠堂里应该发给他们助学金的额度。

无题匾

日前,记者在坊间发现一块无题横匾,比较有特点。匾宽192厘米,高70厘米,刻有铜钱大小的楷字约500个,内容都是读书人参加各级考试时,祠堂里应该发给他们助学金的额度。

凡参加考试的都有资助

此匾与一般的匾额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标题,所有的字都一样大小,皆为正楷。开宗明义就写道:“祠中向例凡生监赴乡试者不论贫富各给卷费大钱贰千文……”;“其能中式会试者,给领大钱贰拾千文,以资舆费;凡生童赴岁科院试,各给册费大钱四百文。”

明清时,选拔人才的考试有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是在省城举行的考试;会试是乡试中式后进京参加的高一级的考试;殿试则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

参加各级考试,卷费、册费是都有的,到京城去,当然要比较多的车马费(舆费)了。

 有人捐田助学

“祠中向例”的这几个钱看起来不多,助学的力量不太大。

到了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有一位叫“适君公”的人向祠堂里捐助了六亩田,所产生的收益专门用来资助参加考试的人。这样,在“向例”基础上,凡参加乡试的学子,又能多得四百文;参加岁科院试的,又能多得贰百文。

匾中记载:“咸丰辛酉(1861年)遭难以后,祠下子孙家境多艰,读书愈少。”所以,大家又决定增加助学力度。这里说的“遭难”可能是指太平军入浙的时期。

从光绪乙酉(1885年)科起,“各加生监考费大钱贰千文”。“丙戎年(1886年)院试起各加生童考费大钱四百文”。

新规矩助得更多

以上记载的是题匾之前的助学金历史。后面则是从当年产生的新规矩。

“今岁补行庚子(1900年)辛丑(1901年)恩正并科,邀集司值公同议定:自后每逢乡试,各给生监卷费考费共计大钱捌千文,概于八月初五日在省寓给发,不准预领代领,必须亲领,以昭慎重。”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