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美术馆获悉,上周五在四川美术馆开幕的“藏族祥巴艺术展”深受各界好评,不仅吸引了省内画家及美术爱好者的现场驻足,就连省外也有艺术爱好者专程前来观看。
展览现场
此次展出的61幅藏族祥巴作品,内容涵盖了藏区人民的方方面面,有表现藏区建筑民居的,有用细腻手法描绘藏族服饰的,有表现绣制精美的藏族饰品的,也有刻画藏区动物的……一幅幅独具藏区特色的艺术作品让观者赞赏不已。一位艺术系的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走进这个展览,就能让人感觉这些作品的与众不同。无论是从构图的处理方式,还是色彩的表现形式,一眼就能看出这是藏区艺术家画的作品,它们表现出来的内容与生活在藏区外的艺术家画藏族是完全不一样的。
去过藏区的人们大概对藏族的民居都不陌生,那些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的民居建筑成为了藏区的一大亮点。在此次的展览中,藏区画家吉杰的系列民居绘画就吸引了不少观众的围观。
吉杰
吉杰
“我想通过自己的画,让更多的人了解藏民族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如何就地取材,伴随激情而创造出的一座座充满美感的建筑艺术。”这是吉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在他看来,这些伴随他成长的藏族民居不仅仅是让人栖息的地方,更多的是通过这些具有特殊风格、各具风韵的建筑来体现藏族同胞充满智慧,吃苦耐劳的精神,及至从这些不同的个性中折射出藏族文化、历史、审美中的共性。
藏族服饰丰富多彩,因受其地理环境、宗教影响等,各地差别很大,因此它的观赏性很强。藏区画家陶波的《吉祥八宝之白海螺》、《吉祥八宝之法轮》便是刻画的藏族服饰。
“现在表现服饰的绘画作品很多,可有的要么是照相写实,有的要么就是简简单单。我希望自己表现的是有一定学术性的藏族服饰,所以在创作之前做了大量的作业。其实多年我就有个习惯:自己画的内容一定要吃透,不会我不会动笔。以前画《羌姆》系列,就翻阅了大量书籍资料,朋友戏说我在写有关羌姆的文章。”这是陶波对记者说的话,在他看来,要做到自己说的“画学术性的藏族服饰”就是不按自己的喜好,严格按照传统的审美习惯、文化内涵来做,争取做到精品。
画家王庆九是位汉族人,但他在藏区生、在藏区长,更在藏区工作以至于今。他的父辈在支援藏区时把家安在了川西高原。“这么多年,我已经把藏区当做了自己的生命故乡和精神家园。”在谈到自己的作品时,王庆九说,藏族祥巴是传统的,更是现代的、艺术的,因此其内容不仅要反映神秘的宗教、悠久的传统,更应该紧随时代,反映当下藏族人民的生活、风情和精神面貌。所以,我一直关注着借鉴藏族传统绘画的线条、色彩和装饰性反映这个民族的生活。
王庆九
王庆九纺羊毛
作品《纺羊毛》中,王庆九着重刻画了藏族的饰物“氆氇”:“装饰性是藏族绘画艺术的显著特征。氆氇是藏族民间手工编织的一种物品,色彩绚丽,粗犷质朴,相当于我们的‘粗布’,是用羊毛等纺织、编织的,以前用来做衣服,后来多用来做口袋、围裙、披肩等。现在这种传统工艺越来越少了,我希望能在绘画中尽可能的表现这些东西”。
(责任编辑:木兮兰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