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国学应用贵在借鉴发展而非拘泥守旧

2011-05-11 09:00
来源:新军领军杂志 作者:任立
中国传统文化是最具有发展传承和适用创新精神的,自古就旗帜鲜明地反对固步自封和墨守成规。

   中国传统文化是最具有发展传承和适用创新精神的,自古就旗帜鲜明地反对固步自封和墨守成规。

 
中国传统文化,应当把它看作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具,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不可以死搬教条,更不可拘泥于古文原典在当时所表达的语义和情境,必须要能够“借用”其观点、思路、方法和概念,活学活用,服务于现代市场经济。比如在笔者的《巅峰智慧:国学应用之品牌营销思想精粹》一书中,将“君主”引申为老板;将“治国”引申为经营企业、品牌管理;将“诸侯”引申为经营管理者;将“民心”引申为消费者心智;把“亡国”引申为破产、倒闭或失败。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是最具有发展传承和适用创新精神的,自古就旗帜鲜明地反对固步自封和墨守成规。“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吕氏春秋·察今》)时代已经发展改变了,而法令却不随之而改变,像这样治理国家,不是太难了吗?况且“今日所谓巧,即后日所谓拙。”(《清史稿·李宗羲传》)所以,世异则事异,时过则境迁,中国传统文化是活着的、不断发展创新的文化,而不是僵化守旧的,更不是死的和不可灵活运用的。
 
孔子讲:“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论语·子罕篇第九》)可以在一起学习的人,未必能一起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一起坚守“道”;能够一起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一起通达权变。古诗说:“唐棣树开花,摇摆着先开后合,难道我不思念你吗?只是住处相隔太遥远了。”这是没有真正的想念啊,如果真的想念,那还有什么遥远不遥远的呢?
 
在此,孔夫子阐述了学习“道”的六个层次:一是要学习“道”;二是要把“道”真正的学到手;三是要能坚守“道”;四是要能灵活的运用“道”,并且要能够随机应变;五是要心里常想着“道”,使“道”深入人心,因为“道”并不遥远,它就在每个人的心里;六是要学以致用“道”,而不是将“道”只停留在口头上。因此,只要我们遵循“简易、变易和不易”的《易经》文化精神,才能够将其发扬光大,只有坚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篇第九》)的态度,即不凭空猜测臆想,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才能够将传统文化活学活用到现代品牌创建中来,才能够将国学真正用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并领先于世界的品牌经营理论与方法。
 
中国文化过去做到了领先于世界,相信未来同样能够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只要我们能够切实地“自省、自觉和自律”。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