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多年前,我国西北陕、甘、宁等地爆发了回民起义。最后,三支起义队伍约6000人翻越崇山峻岭来到中亚,定居在天山脚下、风景秀丽的楚河岸边,他们就是现在的东干人。因为离开了中国所以他们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清朝时期的传统风俗,就让我们走进东干人的生活去领略这份古老而亲切的中国文化。
东干人聚居区
戏曲舞台上的新娘
东干人新娘的装束恐怕只有在我国戏曲舞台上才能见到。新娘的秀发在头顶上挽成一个高髻,上面插满一束束鲜花,脑后的头发则用木簪支撑,做成“燕尾式”,这种发式故称为“燕子头”。
新娘
新娘在结婚的前一天戴上,只有在晚上睡觉时方可取下。新娘的服饰更加艳丽:底色多为红色的大襟裙子,肩头饰以手工制成的花卉状装饰,项戴长命锁,脚穿绣花鞋。为新娘准备的“陪房”(嫁妆)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在婚庆日前两天要把所有的“陪房”摆在院子里,供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参观,然后送到新郎家里。
新郎身上批的两个大红绣球现在中国人早已不再戴了。
洞房花烛夜是人生旅途一大喜事。东干人迎娶新娘时仍保留着特殊的风俗习惯。在迎娶新娘时,新郎必须站在村口,等待新娘家人的召唤。当新娘家人手拿一块红绢高高举起,冲着新郎的方向向里划圈,意味着允许新郎前来迎娶。这时的新郎就像中了“状元”一样,披红戴花,在朋友的簇拥下走进新娘家门。
婚礼现场
新进门的女婿总要有个见面礼,在新娘家人的引见下,一一拜见,还得双手合十一拜到地,直到对方说“好着呢”,方可停止。如果对方不发话,新郎就要永远拜下去。被迎娶回来的新娘亦是如此,左手拿着绿色绣花绸缎,右手拿着红色绣花绸缎,双手和并行见面礼,与新郎不同的是不用一拜到地。
东干人大多都是回民
百余年来,他们与故土音讯隔绝,在汉字已经失传的情况下,依然艰难地传承着华夏的文化,乡音不改,民风不移。在这里,秦腔仍然盛行,婚丧嫁娶、衣食住行、岁时节令,都还保持着清代陕西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