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莫高窟千年壁画命运堪忧

2009-12-16 09:01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鹏
王道士打开藏经洞,敦煌名扬天下;100年后,同样身为道士的于嗣庚和他的徒弟带着时代周报记者冒雪徒步穿越三危山、戈壁,到达大泉河上游调查莫高窟水源……千年壁画脆弱

王道士打开藏经洞,敦煌名扬天下;100年后,同样身为道士的于嗣庚和他的徒弟带着时代周报记者冒雪徒步穿越三危山、戈壁,到达大泉河上游调查莫高窟水源……千年壁画脆弱,生命之水大泉河主泉眼干涸,泛水泉眼退缩约3公里—莫高窟还有多少时日?

11月19日,本报记者在老君堂道观于嗣庚道长的领路下,穿越三危山,向大泉河的上游行进。

沙蚀莫高窟

2009年11月,敦煌莫高窟,绝大多数洞窟门紧锁。千年的壁画,甚至经受不起飘落的粉尘重量。

在打开的洞窟,翻飞的粉尘随气流涌入。如果用足够专业的仪器观察,会发现其中83%是一些0.05~0.005mm大小的棱角状、次棱角状的坚硬石英、长石。

这些微小颗粒既能对壁画、塑像进行打磨,又能侵入壁画和塑像颜料的空隙。敦煌研究院的保护人员张国彬说,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艺术效果,而且使壁画产生龟裂。

莫高窟

莫高窟的年降尘量可达365.4t/Km2。不断沉积的粉尘,会逐渐向外挤压壁画的颜料层或白粉层,使之脱落。这是莫高窟壁画残破不堪的自然原因之一。有大佛的颜料仅剩下鼻子下的一块。

11月17日下午,大雪后的莫高窟冷冷清清,只有两拨游人裹着衣服在洞窟间穿梭,不远万里而来的信徒,边走边作揖,并向功德箱投下钱币,也有仅为旅游而来的客人,嬉笑怒骂,却难免遇到虔诚信徒责难的眼神。

莫高窟塑像

大多时候人们只有在高大的玻璃后面感受古人气息。为让更多的后来者有幸欣赏到丝绸之路艺术的辉煌,今人只有忍住指尖突生的冲动—触摸壁画是严格禁止的,还有烟火、光线等都会对壁画造成破坏—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如同即将坠落的瓷器,脆弱异常。因此,尽管莫高窟拥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00多身,目前对游人开放的仅有二三十个洞窟。

莫高窟东临三危山,西接鸣沙山(属库姆塔格沙漠),周围都在沙漠的怀抱中,属于极端干旱的内陆荒漠地带。站在窟顶,从东往西走去,可以明显看到布满砾石的砾质戈壁带,然后是沙子和砾石共存的沙砾质戈壁带;再往西行,是平坦沙地,流沙侵袭、覆盖在沙砾质戈壁。更西边则是高达60—170米的茫茫沙山。

五代时期的清沙功德碑上,就有风沙已危及洞窟安全的记载。

100年前,王道士和他的徒弟在清除积沙过程中发现了藏经洞,随后的浩劫使敦煌名扬世界。王道士将5万件文物中的4万件出售给外国人,被后人钉在了莫高窟对面的耻辱碑上,至今仍被风吹雨打和世人唾骂。然而,他用得来的钱修缮了莫高窟,清理了积沙,维修了破旧的门,今天人们看到的鲜活壁画有他的一份功劳。

莫高窟建在大泉河冲刷形成的河谷左岸崖体上,崖体上面是一层沙子形成的砂岩,易被风蚀,中下部为砂砾岩。据专家所做风洞实验,在挟沙风条件下,砂岩(层)被风蚀的可能性是砾岩的4倍。

莫高窟地区大风和沙尘暴日数分别占全年的48%、47.5%。狂风漫卷飞沙,如刀的风沙将砂岩层随意切割,许多洞窟前室、外露壁画被沙割、沙打、磨蚀和掏蚀。如今在莫高窟看到的是近期加固过的崖体,人工的水泥沙砾将大部分洞窟表面重新裹上了厚厚一层。但在被强风剥离的上层砂岩,洞窟上部早已形成危岩,再加沙流的磨蚀使不少窟区、窟顶遗址残败不堪,难逃“薄顶”之灾,甚至有些上层洞窟已露天。难知有多少窟消失在1600年的自然演变中。

11月6日近中午,风卷着细沙、枯草在莫高窟对面的墓地来回飞舞,这是莫高窟最常见的偏西风,也是造成莫高窟洞前积沙的主害风。

“从西边吹来的沙,在一场东风之后被刮得干干净净,从东边吹来的沙同样也会被西风清理。”敦煌研究院负责壁画保护工作的老专家李云鹤吃惊地发现,以前是西南风多,积沙多,现在东北风和西南风几乎同样多,来来回回将沙搬来搬去。但事实上,风很难将吹来的沙完全刮走,莫高窟负责卫生的工人几乎每天都要打扫。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