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莫高窟千年壁画命运堪忧(3)

2009-12-16 09:01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鹏
我们选择的路线是老君堂的道士解放前在条胡子挖药材所走的路线。上次去还是4年前,王法通在回程路上走不动,其他几位师兄弟回到老君堂等了半夜,

我们选择的路线是老君堂的道士解放前在条胡子挖药材所走的路线。上次去还是4年前,王法通在回程路上走不动,其他几位师兄弟回到老君堂等了半夜,最后一群人沿路返回寻找,才找到已经迷路的王法通。这次,王法通虽然心有余悸,但还是爽快地答应同行—看看山里有没有药材锁阳。

爬到龙王庙时,29岁的司机王志仁心生惧意,退了回去。而这时的三危山,群山尽在眼底,在雪的反射下,银光四射。

根据莫高窟壁画故事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前后,和尚乐僔站在大泉河河谷的悬崖上,看到三危山“在夕阳下射出万道金光,辉煌圣洁,奇异无比”,并且显现出各种佛尊的身影祥光。于是就在脚下的悬崖上凿壁建庙,后经几百年的建设,形成了拥有一千多洞窟的莫高窟。如今我们可以看到莫高窟洞窟里的主佛像都是面朝三危山。

在三危山没有见到一棵树。大块石头天然堆砌,陡峭难行。从老君堂再往深处,进入了无人区。大泉河就在我们右手边十多公里处,像矛一样切割了三危山。

各个山涧都明显有水流过的痕迹,但据于嗣庚回忆,20年前他来到这儿之后从未见过这些山涧流过水。

如果仔细留意,就能发现多少年前老道士为了不在山中迷途,在各个山涧相交处立的一两尺高的石头。有些已经倒在其他石头中,两位小道士跑过去把它们竖立起来。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穿过了三危山,沿着一条不知道多少年前干涸的河道继续行进。河道约四五米宽,很久以前也许是大泉河的支流之一,因为我们顺着它走到了大泉河。莫高窟就建在大泉河冲刷的崖体上。

三危山突然变成了身后的风景,我们的前方完全变成了戈壁滩,没足的雪灌满了鞋,随后消融成水,但我们仍旧能用脚感受到雪下干涸的沙砾。用手拨去戈壁上的雪,地下2厘米左右就成了干旱的沙砾。

大雪也带给了一行人方便。茫茫戈壁没有任何路标或物体供参考,雪无疑帮助了我们,走过的路留下了深深的足印,这方便回来的时候沿途返回。在戈壁上行进约1个多小时后,于道长在望远镜里看了看,说条胡子到了,比预计提前了一小时。

大泉干涸

一道薄芦苇墙一般竖立在河道左边,后面隆起的松软土地上有红柳等植被。于道长指着前方说,以前那里有几人合抱的大树,前几年全部枯死。河道里一滴水都没有,也没有近期流过水的痕迹。我们往北行(大泉河从南向北流),于道长说大泉河从大泉这个地方以泉眼的形式泛出,然后分成两条河,一条向北流向莫高窟,一条大体往南方向流。我们到达的地方是往南方向的河道。

于道长前几年几乎每年都要来一趟这里,他记得大泉是在五六年前完全干涸的,泉眼不再泛水。

我们往大泉走去,寻找大泉河新的泉眼。从条胡子最南往北约三四公里,就到了大泉河的分流处。这里完全干涸,看不出有水的痕迹。大泉就在我们眼前往西南方向2公里处,那里不再是大泉河的主要出水处,往北的分流水也不再存在。

这十年里,条胡子、大泉的生态恶化最为严重。于道长和随后在下游的护林站碰到的护林员朱建民的认识是一致的。

上世纪50年代前,这里还有一座很小的庙宇,于道长的师太爷们在这里种了二三十亩地,后来一场水将所有的菜都冲走了,破“四旧”后耕地随之荒弃。后来有生产队在条胡子开荒,土地包产到户后,因为距离最近的村庄也要二三十公里,也出于保护莫高窟的缘故,不再种地。

条胡子是一块大约长五六公里、宽两三公里的植被覆盖地带,它的北部成了今日大泉河的出水处。据兰州大学张明泉教授研究,大泉河的最上游水源地可以追溯到祁连山西段的野马山北坡沟谷的潜流,那里有6条潜流补给位于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阿克塞盆地地下水,由南向北经过一百四戈壁滩(地名)地下径流,在大泉、条胡子一带以泉水的形式溢出,汇流后切穿纵布于河西走廊中部的三危山,经莫高窟前流入敦煌盆地。

我们这次调查发现,至少在冬季,大泉河在大泉已经无水泛出,泉眼最上游在两条河道分流处以北约一公里处,距记载的泉眼大泉往下游退了3公里左右。这和相关专家在4年前得出的大泉河水流量相对稳定的判断不同。

观察到的泉眼在条胡子北段,这里芦苇茂盛,有的达到3米多高,还有红柳、沙枣树等。河道里松软难行,有一段两三百米长的河段分布着大片的小小泉眼,在芦苇等的缝隙中,潺潺流出,汇流向北。

在冰面和泥中往下游行进了一个多小时后,下午2点半左右,我们终于到达敦煌研究院设在拉排的护林站。在晴朗的天气,大卡车可以到达,但下了雪之后,没有人敢开车来。

护林站有两个人,62岁的康安光和他的女婿37岁的朱建民。朱建民到这里已经5年,在拉排种了两亩菜地、养了40只羊。他说,以前生产队住在这里的看田人告诉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段河道人是绝对无法跨越过去的,而现在极少有人跨越不过去的河水宽度。这再次说明了水量的减少。

据专家几年前测流估算,大泉河进入敦煌盆地的出山口平均流量0.76m3/s,年径流总量不到2.5万m3,其中蒸发量约占总流量的24%-37%。

由于比预计多出了从条胡子到拉排的来回约10公里的路程,返程途中两位小道士只好放弃寻找药材的打算。

11月19日晚上七时多,零下20度左右,天空马上要被黑暗完全遮盖,最后一丝黄昏的光折射在被大雪覆盖的群山上,三危山一片肃杀。一行人终于爬上了海拔近1800米的龙王庙。龙王庙所在山峰并不是三危山的最高处,但即便如此,放眼四周,群山在冰雪中安静矗立。于嗣庚拄着棍子沉默了几秒,才感叹了句:“三危山也很美!”

(责任编辑:木兮兰兮)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