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海外约4000万人在学习汉语 “汉语热”需“好教材”

2009-12-16 10:22
来源:新华网 作者:吴晶
汉语热 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 吴晶)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13日在京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翻译人才、出版和营销等方面的资源不足,非英语语种

汉语热

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 吴晶)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13日在京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翻译人才、出版和营销等方面的资源不足,非英语语种汉语教材的发展步伐远远没有跟上汉语推广的步伐。

许琳是在13日闭幕的第四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上对记者说这番话的。她指出,与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外提斯学院等国外语言推广机构相比,孔子学院至今没有推出一本可与《少年维特之烦恼》、《堂吉珂德》等相当的代表教材。孔子的著名论著《论语》至今还未找到一本由中国人自己翻译并获得外国人认可的译本。

“孔子学院是个文化超市,我们必须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充分推动中外方合作,用更好的教材适应海外汉语学习者不断增长的需求。”许琳说。

据了解,目前,通过中外合作的办法,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主要在中学建立),海外约有4000万人在学习汉语。2008年网络孔子学院已开始运行,受众达149个国家1000余万人次。

国家汉办暨孔子学院总部还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在日本、俄罗斯、肯尼亚等国开办了12所广播孔子学院,借助国际台50多种语言的对外传播优势,播出汉语教学节目,开展远程多媒体教学。

许琳告诉记者,尽管大多数孔子学院是依托国外大学建立的,但它们的影响力已逐渐延伸到当地社区,产生了许多新的需求。因此,本届孔子学院大会把“孔子学院与社区服务”作为主题,包括各国孔子学院院长在内的1000多位中外嘉宾将集思广益,把孔子学院办出特色,更好地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

许琳说:“孔子学院所在社区的中小学,开展汉语课程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还有很多群众需要了解中国,比如在文化、旅游、养生等方面,孔子学院怎么为这些群众提供服务,也是一大热点和话题。”

一年一度的孔子学院大会始于2006年。本届大会于1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包括论坛、孔子学院资源展和多国语言展等丰富内容。

(责任编辑:蝶澈)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