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二零零九文化档案:拍案惊奇·是非成败转头空

2009-12-28 09:59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李贺 陈美华
,何为“是”,何为“非”;是大师还是文盲,是真材实料还是沽名钓誉,谁又能拥有这双慧眼,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权且谦虚一些,都归入“非”一类处理,以期各位看官能从

【释义】

非:不对,过失

【阐释】

“非”是“是”的反面,有“是”才有“非”,这看似如此明了的一回事,非黑即白,如同有太阳则必有阴影一般。然而,对于文化圈而言,何为“是”,何为“非”;是大师还是文盲,是真材实料还是沽名钓誉,谁又能拥有这双慧眼,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权且谦虚一些,都归入“非”一类处理,以期各位看官能从中看出个“是”来。如果看不明白也不要紧,就当成茶余饭后的一个段子,一个消遣,一笑而过。

语录

崔自默是当代艺术大师,被媒体称为“复合型人才”、“通才画家”,当代哲人国学大师文怀沙赞誉之为“五百年来一奇才”。

——李辉质疑文怀沙后,自称文怀沙弟子的崔自默发文《关于“质疑文怀沙”的质疑》。以上是当时百度百科对崔自默的一段介绍(现在已改)。

听到成立工作室这个消息后我曾作过几次努力,希望删去“大师”这两个字,但没有成功……后来我想,比“大”字等级更高的是“老”字,一个人先成“大人”才能成为“老人”,那么,既然我已经做了大半辈子的“老师”,那就后退一步叫叫“大师”也可以吧。

——上海市教委9月10日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余秋雨大师工作室”授牌仪式,余秋雨这样解释人们对于“大师”头衔的疑问。

这不是男人打女人,是老人打坏人!

——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张扬痛打作协办公室主任、51岁的彭克炯,他表示打人是为了让大家关注湖南作协里的腐败问题。

“被文盲”

秋来未曾见白日 泥污后土何时干

12月23日下午,余秋雨关掉了自己的博客,所有文字、图片和评论全部清零。在2009年即将结束的时候,余大师此举似乎有着强烈的象征意味,希望这一年的是是非非都由此终结,但评论家们依然没有放过调侃他的机会,“余秋雨就像个戏子,用一个故事掩盖另一个故事,总是在自相矛盾。”文化批评家王晓渔这样评论余秋雨关博一事。

杜甫有诗曰“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用在余秋雨的2009年,可谓最恰当不过。这一年对于余秋雨来说,真是多事之秋,起承转合,似极了一部瞎扯的肥皂剧。

今年6月初,曾跟余秋雨打过名誉官司的萧夏林又跟余秋雨掐起架来,拉开了“2009余氏春秋”的序幕。在《余秋雨20万假捐款“真相调查”》的博文中,萧夏林指责余秋雨在2008年对汶川大地震捐款不属实,他为地震灾区捐款不会超过6万元,而不是他默认的20万元。

本是双方都没谱的事儿,奇怪的是网上舆论一边倒,对余大师的质疑声浪越来越大,连易中天都写了一篇博文《余秋雨的权利和义务》,毫不客气地敦促余秋雨尽快拿出“捐款早已如期到位”的确凿证据。直到8月,3座余秋雨图书馆开馆,“捐款门”总算落下了帷幕。只是,事后没有人向这位被冤枉的大师道歉,反倒是说其“亡羊补牢”的居多。

如果余大师有预知世事的能力,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在12月2日下榻钟山景区,并“沉醉其中”,写下一篇《钟山碑文》。由于这篇碑文,余大师整个12月都在“折腾”二字中度过,专业人士不屑一顾,文学评论家张柠说“为什么不找赵本山来写”,南京老者批其“不懂平仄一塌糊涂”,网友嘲笑其“立意浅薄,无深意,无精义,有此碑文不如无。”更有甚者,有网友发起了“华语世界文盲”评选,余秋雨更是名列榜首。

砖头“啪啪”地向余大师的博客上拍去,于是在一个月后,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余大师关掉了自己在新浪和凤凰的两个博客。是无心恋战还是心理脆弱,除了余大师之外,恐怕没人能参透个中深意。回顾余大师的成名轨迹,《文化苦旅》的清新,“青歌赛”的炫耀,“含泪劝灾民”的矫情,“大师门”中的自傲,“被文盲”的无奈,还是那句话,不要迷恋余秋雨,他只是一个传说。送余大师打油诗两句:无情秋雨瑟瑟寒,是非太多空余恨。希望关博后的余大师可以低调些,好好修炼古文修为,早日一雪“被文盲”之耻。

“伪大师”

《怀沙》本是屈原句 藏污浪得大师名

《怀沙》本是屈原《九章》之五,文怀沙的“学术成就”里,最显眼的就是对屈原的研究,所以他不可能不知道《怀沙》里有这样一句:“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可屈原说的是世人都是傻子,不明白自己的高洁,文怀沙则以为世人都是傻子,都能被他忽悠。

对于“80后”来说,文怀沙似乎太老了,老得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因此,当文怀沙被冠以“国学大师”、“百岁老人”的称号频频出现于媒体之上,很多“80后”问,文怀沙是谁?当这些年轻人终于记住了中国有位国学大师、“反江青”英雄名叫文怀沙时,当他们开始习惯那副茶色眼镜和标志性的白胡子时,他却突然被拉下了神坛,成了欺世盗名之徒,甚至是强奸犯。事情的开始和转折都如此令人愕然,措手不及。

今年2月18日,《北京晚报》文娱版以整版篇幅刊发《三疑点诘问真实年龄及其他——李辉质疑文怀沙》一文,对文怀沙的年龄、入狱原因及时间、学术水平提出质疑。长期从事文化老人研究的学者李辉在文中认为,文怀沙生于1922年而非1910年;文怀沙“文革”前因“诈骗、流氓罪”入狱,而非“文革”中因“现行反革命”、“反毛泽东思想”获罪;文怀沙的楚辞研究能力与“泰斗”相距甚远。

“求教于文怀沙先生,求教于读者和各媒体同仁。并希望抛砖引玉,使时间脉络渐趋清晰,历史尽可能接近于真相。”文章结尾,李辉这样写道。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