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80岁碗碗腔大师来深献艺

2010-01-04 09:40
来源:深圳新闻网 作者:一元一
碗碗腔 “举办这样的戏剧活动,让这个年轻的城市与古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通气脉,对于培植深圳的中华文化之根,很有价值。”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杨争光在1月2日举行的“戏聚星

碗碗腔

“举办这样的戏剧活动,让这个年轻的城市与古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通气脉,对于培植深圳的中华文化之根,很有价值。”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杨争光在1月2日举行的“戏聚星期六”演出讲座中说。

十位艺术家来深演出

陕西德庆皮影社是陕西省文化厅下属的专业皮影艺术团,成立于1955年,是陕西碗碗腔皮影艺人荟萃的专业艺术团体,以演出碗碗腔传统戏如清代著名戏剧家李十三的“十大本”等经典戏为主,曾经参与影视剧《秋菊打官司》、《侠客行》、《关中纪事》的拍摄。此次来深演出的十位艺术家中,年龄最大的是80高龄的碗碗腔音乐大师黄育英老先生,他将碗碗腔音乐从传统的皮影屏幕搬上了舞台演出,并为多部碗碗腔戏曲设计唱腔,曾应邀为电影《秋菊打官司》等设计主题音乐。此次来深演出,黄老先生特意为深圳观众创作了迎新年碗碗腔音乐和唱腔,使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德庆皮影社为观众奉献了碗碗腔皮影经典折子戏《金琬钗·借水》、《玉燕簪·杀船》、《封神榜·闻太师显魂》、《西厢记·普济寺》等。尤其令观众欣喜的是,演出过程中,邀请部分观众轮流到幕后观看表演和操作,绝大部分观众是第一次走进幕后观看皮影艺术的表演过程,许多小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中国皮影戏源于陕西

作为2010年第一场“戏聚星期六”,特别邀请著名作家杨争光与德庆皮影社社长、长安画派书画家何应林进行对话式讲座,介绍碗碗腔皮影艺术的历史、传承和表演特色等。何应林先生介绍说:中国皮影戏剧发源于陕西,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经考证,源于陕西的皮影戏自秦汉就有了;民国时期的戏剧家齐如山认为,唐玄宗对皮影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何应林先生讲解了皮影在旧中国的生存和发展概况,他说:皮影戏是文人戏,传统上的皮影戏剧本全是读书人创作的,词句十分文雅,但又浅近通俗,绝无低俗的内容,这是因为过去皮影班基本上为大户人家的私产,即有钱人养着皮影班供自己家人和亲友看戏娱乐,有的有钱人本身就是文人,时常参与皮影戏的创作与雕琢研究,因而形成了其文雅通俗的艺术面貌。

碗碗腔皮影戏的剧目十分典雅,被许多兄弟剧种移植或改编成新剧,如戏剧家田汉将碗碗腔皮影戏《万福莲》改编成京剧《谢瑶环》、秦腔将碗碗皮影戏《火焰驹》拍成了电影,而豫剧等则移植成了经典剧目《大祭桩》、京剧则将其改编成《卖水》,碗碗腔大本戏《金琬钗》被移植改编成京剧《人面桃花》,当年田汉先生看了碗碗腔大本戏《金琬钗》,激动之余要到传说中崔护与桃小春借水的长安县樊川桃园去寻访——这些内容传递出戏曲艺术古老生态的诸多信息。

何应林用史实说明了皮影的制作即雕刻与演出,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2006年,皮影戏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改革开放,传统文化有复兴的迹象,皮影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喜爱。

(责任编辑:堇苓蒹葭)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