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谭定立:国学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

2010-01-16 10:48
来源:江门日报 作者:佚名
教育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就此问题认真论证,对“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的方式方法作出相关规定,防止事倍功半,也避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以更好地推进我市

  最近,我市各中小学校都开展了“读中华经典,做君子少年”的国学教育。但据了解,一些学校在推广国学经典时不注意方法,反而引起学生抵触。比如有些学校把某学者的某《心得》当必读书籍。学过文学理论的人都知道,“文无达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可以看出不同的观点,也不能说哪个观点就对。将学者一个人的观点硬塞给学生,显然会误人子弟。偏见比无知更可怕,学校和家长应给孩子看不加注解的原版经典,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而不是从别人的“心得”中得出对经典的成见。

  又如,有的教师写很长的文章讲解《弟子规》,其实完全没必要。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人都知道,私塾对学生的要求只是背诵,并不讲解,谓之“念口歌”。孙中山先生刚入私塾时曾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什么意思,老师的回答是:背熟就行,至于道理,长大就明白了。后来孙中山十六岁去檀香山求学时,就能写出“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的日记了。也就是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符合思维发展规律,也符合现代语言学创始人索绪尔提出的语言是先有符号再有意义的概念。马克思也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有了社会经历,就会逐渐明白小时候读的书的道理,悟到它的真谛。

  小学生、初中生理解力不如成年人,但记忆力好。应该要求他们熟读经典,掌握节奏感和韵律,形成早期记忆,也就是古人说的“童子功”,为将来的智力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年后智力会继续发展,但记忆力会下降,再补课就难了。

  经典能流传下来必然有它的道理,靠辅导读物去理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把孩子当蠢人来教,等于拿着拐杖学走路,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懒于思考而导致智力退化,还会让孩子在启蒙时期先入为主地受到不应有的误导。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智力,让他们在背熟经典的基础上自己去理解。教育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就此问题认真论证,对“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的方式方法作出相关规定,防止事倍功半,也避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以更好地推进我市的传统文化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兴晴)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