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掌中布偶舞动人间百态 福建柘荣布袋戏难觅传人

2010-01-21 09:28
来源:东南网 作者:庄严
郑运德演出之余想培养孩子学习布袋戏的兴趣 随着春节的临近,柘荣农村渐渐热闹起来。晚上休闲时分,大家最喜欢的娱乐节目要算是观看郑运德的布袋戏表演了。在小巧玲珑的布

郑运德演出之余想培养孩子学习布袋戏的兴趣

随着春节的临近,柘荣农村渐渐热闹起来。晚上休闲时分,大家最喜欢的娱乐节目要算是观看郑运德的布袋戏表演了。在小巧玲珑的布袋戏舞台后场,郑运德独自吹拉弹唱,既是导演又是演员,随着他的十指飞扬,手中的布偶舞动出生命的灵性,演绎着人间百态,给寂寞的乡村夜晚带来了欢乐……

“柘荣布袋戏最初是由膨膨鼓演变来的,现存可考的历史始于清光绪五年,一直延续至今。柘荣布袋戏原本只是‘上有木雕小台阁,下垂蓝布’的简陋舞台,到了清代才发展出精雕细琢的戏台与戏偶,清代以后发展成风行民间的剧种。柘荣布袋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一人就是一台戏,集演唱鼓乐于一身,采用柘荣山歌曲调,表演风趣幽默、生动活泼,邻里乡亲婚丧嫁娶、添丁祝寿,都会请我去演出。2005年,柘荣布袋戏被福建省政府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柘荣布袋戏传承人郑运德侃侃而谈。

柘荣布袋戏堪称“八闽绝活”,在闽东地区广为流传,是福建省珍贵的地方剧种之一,2002年被福建省博物院收藏并展示。柘荣县文化馆馆长袁承木介绍说,早在上世纪60年代,柘荣布袋戏就参加省民间艺术会演并获奖,改革开放以来,柘荣布袋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表演,县里每年都要举办布袋戏演出活动,尤其是重大节日,柘荣布袋戏会频频出现在城关街头巷尾、农村祠堂和庙会里。2004年柘荣布袋戏参加“八闽绝活”宁德赛区比赛获得第三名;2005年3月,在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播出后,柘荣布袋戏声名远扬。

独特的表演方式

柘荣布袋戏由一人一戏台组成,吹、拉、弹、唱和表演都由一个演员独立完成。演出时,演员手、脚、口、身并用,两只脚踩五六种乐器,两只手表演木偶,最多能让10个木偶同台表演(以大拇指、食指为主)。

柘荣布袋戏全凭艺人双手操纵木偶,塑造传统戏曲中生、旦、净、末、丑的艺术形象。布袋戏的演出设备很简单,一张普通的小方桌加一个幔帐,桌子的外面用帷布围住,里面是一个“民乐队”:一边挂着小钹、板鼓、盖头板等打击乐器,一边挂着刀、枪、剑、戟等演出道具,下边挂着脚锣。桌子上面搭起幔帐,宽不足1米,高不过0.5米,这就是“戏台”。幔帐的正面两边各开一个不大的“口子”,戏师傅的双手从这里伸出来操作布袋木偶。戏师傅则躲在帐后,坐在戏担上,口动、手动、脚动,身子随着剧情的进展变换着各种姿势,往往累得满头大汗。戏台两侧红色柱子上,刻有诸如“方寸之中行万里,一人手上演百官”的楹联,中间隔以镂空雕花的木板屏风,以便艺人察看自己的操纵表演。屏风左右挂着“出将”“入相”两门帘,为戏中人物登台、下场之门。戏一开演,艺人用手指操纵木偶演戏,用脚踩动木架上的配件击打大锣、小锣、镲等乐器,嘴里或说或唱,手、脚、嘴并用,热闹非凡。所有的设备,包括乐器、布袋、木偶,只要两个箱子就全装下,一条扁担挑起一个“戏班”,可谓是“帐前可演天下事,箱中能容世上人”。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