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
1月10日中午在比什凯克的一个中餐馆里,阿列克和柳芭两个当地年轻人身穿中国传统武术服装,先后跪拜在地。原来武当松溪内家拳第十三代传人李建平先生正在这里举办收徒仪式。“敬呈并宣读拜师帖!”“给师父敬茶、行礼!”……一切都是按照中国武术界收徒传统程序进行的,严肃庄重。
阿列克和柳芭已经是李建平先生的第四个和第五个徒弟了。李建平的前三个徒弟也是在比什凯克招收的。其中的大徒弟热尼亚和二徒弟娜塔莎在比什凯克有一定知名度。他们创办的“中道”武术学校目前在比什凯克有15个授课点,学员达700名之多!这大大出乎记者的意料。
聊起习武的经历,原本沉默寡言的热尼亚打开了话匣子。他最初接触中国武术还是在二十多年前。1989年,中国武术协会委员李宗德受邀来到比什凯克传授中国武术。他当时在比什凯克只呆了两个月,传授的套路主要是杨氏太极拳。李宗德的到来引起了相当的轰动。热尼亚正是当时的学员之一,“一看到中国武术,我立刻被吸引了。李宗德在这里播下了中国武术的种子。”
他们为什么对中国武术如此着迷呢?“中国武术就是生活、生命(的意义)”,热尼亚和娜塔莎对此看法完全一致。“跆拳道、散打等只是强调技击性,它们只是工具,(坏人)可以用来打架、抢劫;而中国武术则完全不同,它不仅仅能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中国武术的基础来源于中国的儒家、佛家和道家思想。这其中融汇了中国的易经理论、贯穿着阴阳、道、和谐等哲学和文化,包含着东方文明的精髓。”热尼亚和娜塔莎对中国武术的深刻理解再次让记者感到惊讶。
为了能专心修习中国武术,热尼亚和娜塔莎辞去了工作,创办了“中道”武术学校。最初很艰难,没有武术器材、甚至没有武术教材。他们就尽一切可能找来中国武术的书籍和影像资料,一招一式地模仿练习。李建平先生的出现让热尼亚和娜塔莎等人欣喜万分。记者发现,在李建平的精心指导下,他的几个外国徒弟进步很快。只练了两个月,阿列克的“筒子功”已经颇有水平。记者的手劲很大,可是接连三拳打在阿列克的肚子上,他一点事儿都没有。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对这些修习武术的师徒油然产生敬佩之情。“我在这里传授武术既不图名,也不图利。我只是希望能把武当松溪内家拳传承出去、让真正的中国传统武术在国外发扬光大。”谈起收徒授武的初衷,李建平徐徐道来。李建平的几个徒弟在向当地学员传授武术的同时,也同样在不遗余力地传播中国文化。他们收入并不丰厚,但还是努力省下钱,每月定期出版一次学报,其中不仅介绍武术,交流练武心得,还用大量篇幅介绍中国文化和传统。
(责任编辑:南有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