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年货战悄然打响 今年最潮礼品“脸谱混搭虎”

2010-01-23 09:00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杨滨 傅洋
放假的学生、探亲的游子,给家里人拎点儿什么北京特产呢?是烤鸭、果脯还是酥皮点心?春节临近,人们纷纷开始置办年货。商场、超市、食品店悄然打响“年货战”,伴随学校放假

放假的学生、探亲的游子,给家里人拎点儿什么北京特产呢?是烤鸭、果脯还是酥皮点心?春节临近,人们纷纷开始置办年货。商场、超市、食品店悄然打响“年货战”,伴随学校放假和返乡潮,年货销售正在走旺。记者走访市场发现,老北京不少传统年货都渐渐有了新模样。

“京味儿年货”

仍然最讨人喜欢

便宜到5元、10元一张的春联、福字儿,贵到上千元一条的京绣丝巾和两千多元的瑞蚨祥定做马褂——今年,返乡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地盯上了“京味儿年货”,而能淘到这些好东西的地方包括锣鼓巷、王府井、琉璃厂和潘家园等,更是多了几分购物乐趣。

在琉璃厂一家铺子,从河北来京工作的孙小姐刚把父母的生活照交给刻印师傅,定做一对儿“肖像印”。“老爹六十大寿,我给老两口办点新鲜的年货。”孙小姐说,这两个小印章花了1000块。

记者看到,手巧的治印师傅对着照片把人物刻得活灵活现,等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取。“我手里的活儿最近不少。”琉璃厂的这位师傅说,有时候还得把工作带回家干。

相比之下,春联和福字儿等既便宜又吉利的小年货更有亲和力。在琉璃厂、潘家园已经有不少字画摊做起了生意,老舍茶馆从“小年儿”开始,也将开始为消费满一定金额的顾客书写春联和福字。

京剧脸谱

也挂“虎”头做生意

明明是张飞的招牌笑脸,可怎么长着一个老虎的身子?虎年的临近,让不少商家傍起了“虎”生意,就连流传了千年的京剧脸谱,也让店家变成了混搭风格的虎玩具。在网络小店里,记者看到,50元一套的MOMO熊脸谱套装、63元一个的招财进宝脸谱公仔、80元一套的中国情脸谱盒……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哈尔滨等地的卖家,都将脸谱和老虎融在了一块儿,并自称为时下最潮流的虎年礼品。而网友们对混搭脸谱的热情也很高,有的网友,一次性就买了二十几个,作为礼物送人。

酥糖、豆腐

都可装盒带走

北京酥糖是中国三大名糖(上海奶糖、广州水果糖、北京酥糖)之一,其中又以“红虾酥”最有名。其中马大姐牌的“北京酥糖”以散装、200克和450克袋装以及200克和480克精装礼盒等多种形式投放市场,让北京酥糖也“上了档次”。

而卤水点豆腐,是咱北方的特色。不过,今年想带走尝鲜,也不难。希杰食品通过对凝固剂的改变,开发上市了盒装的100%卤水北豆腐。

“点心匣”

保质20天不走味

北京的传统糕点有不少,可以往许多人总担心因保质期短变了味儿。北京稻香村今年新推出的“北京年味”礼盒长达20天的保质期,即使长途跋涉带到外地也不走味儿。北京稻香村还把“炸盒儿”、“米粉肉”、“狮子头”、“豆酱”在内的4种菜肴装进“过年菜”礼盒;将“老糖块”用牛皮纸包装、草绳提手;“老坛子”京菜,也用青花瓷坛盛装,都透着一股北京的文化气息。

宫颐府食品有限公司今年也特地恢复了老北京年货六角形礼盒,上面配着古色古香的年画,还原年货古典风韵。内部独立包装的玫瑰饼、枣泥酥皮、山楂酥、栗蓉饼、奶香蛋糕,都是经典口味。

面茶

北京小吃进了方便杯

面茶可是老北京极爱的小吃,如今卖面茶的小摊儿早已没有,要想尝到这口儿,只能跑到专门的老北京小吃店去。可要想把面茶带离北京,这个原先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不算难事。一些传统小吃由散装变成了带包装,方便人们携带。就连“稀糊糊”的面茶也被包装了起来,而且做成了方便杯式,可随时冲泡,既便于食用,又可以长时间存放。

工艺品

自己做一个带回家

传统春节送北京传统工艺品,如果是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则更有意义了,百工坊的自制手工艺品近日客人陡增。很多人都是想在这里自己制作一件工艺品作为回家过年的年货。

“来学手艺的每天都有几百人,比去年多了一倍。”记者了解到,目前百工坊里许多门类的传统技艺都对外开放教学,消费者可以边学边做。“学习料器、泥人、面人、剪纸的人最多。”在料器的制作中,象征平平安安的苹果、象征事事如意的柿子造型都受到了人们喜欢。还有人拿着家人的照片学习捏泥人、面人,准备带回家去让老人开心。

学习手工艺制作需要收取一定工本费用,面人、泥人类从十几元至几十元不等;料器类从几十元至百元不等。

老物件

成年轻人心中经典

“今天去永安百货找到了搪瓷缸子,售货员大叔说都是存货,卖完了就没了。我看着特亲切,兴奋地赶紧买了三个,带回家给爸妈一人一个。还有回力鞋、友谊护肤露。”80后女孩郭郭在博客上和同伴们分享着“淘货”经验。

随着时代的更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国货、老物件,也成了年轻人心中的经典。于是,在追求高科技潮流的同时,一些80后的年轻人,也将老物件奉为圭臬。片仔癀的珍珠膏、百雀羚的护肤脂、谢馥春的胭脂、通体雪白的搪瓷杯……在新春即将来临前,不少人走遍大街小巷,淘出各款经典北京物件,要将传统带回家珍藏。

(责任编辑:悠然)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