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彭州民俗的欢乐海洋 王恩腾的闹年锣鼓

2010-02-06 09:03
来源:成都晚报 作者:素年锦时
川西平原历来都有在春节期间敲锣鼓闹年的习俗,所谓“年三十夜敲锣鼓,不管家中苦不苦”,为的是春祈秋报,禳灾祛祸,昂扬精神。

       川西平原历来都有在春节期间敲锣鼓闹年的习俗,所谓“年三十夜敲锣鼓,不管家中苦不苦”,为的是春祈秋报,禳灾祛祸,昂扬精神。闹年的锣鼓声声激越,鼓动着春的气息,于是,那辞旧迎新的年节气氛就达到了高潮。

 
敲到正月十五才结束
 
而此时正值农历的腊月。当我从成都出发驱车前往50公里外的彭州九尺镇的途中,一阵热闹喜庆的锣鼓之声吸引了我的注意,循声而去,原来是当地一拨老者正围坐在在村头的旷坝上敲锣打鼓。我问今天是什么喜事啊,不料大家的回答是,“要过年了嘛,大家打闹年锣鼓图个热闹。”说罢,在一阵“得得锵锵,得得锵锵锵……”的鼓音之后,老者们手中的川锣、苏钹、马锣等再度随声附和地敲击起来,于是,那欢快的锣鼓声,就从这冬日暖阳照晒下的村头旷坝激荡开去,引来不少的村人驻足观看。而村人中也有会者,便央求着身旁的大爷说:“我来一盘。”如与老者们的曲调和得好,便是一副沾沾自喜、神色飞扬的样子,若和得不好,便在村民的一阵轰笑声中弃器而“逃”。
 
这场闹年锣鼓的组织者,是现年70岁的王恩腾大爷。他告诉说,按照传统,川西的闹年锣鼓往往是从腊月十六开始,一直要打到春节后的正月十五才结束。至今王恩腾大爷也还清晰地记得他儿时跟随父亲打闹年锣鼓的场景:小时候,每到临近过年的腊月间,每天晚上他父亲和他的朋友们都会聚在自家堂屋里打闹年锣鼓。油灯下,妇女们一边围着看热闹,一边做着织补的针线活,小孩子则在一旁嬉戏玩耍。有时候,玩家多了,便分成两拨,锣鼓之声这边响来那边应,整个村子都沉浸在过年的欢乐气氛之中。“而从正月初一起,大家便开始转着街巷敲打,也到附近5里路远的壁山庙、老妈庙的庙会上打。有时候,两队‘闹年锣鼓’碰在一起,还要比赛,看谁的花样多,谁的鼓点复杂,谁敲得响,围观的人围了一层又一层,那新春的气氛特别红火。”
 
初看围坐而击的闹年锣鼓,似与川剧玩友们的“打围鼓”别无二致,所不同的是它没有伴唱,只是单纯的锣鼓敲击。原来这闹年锣鼓的兴起,与300多年前那场著名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颇有渊源。其时,大量移民在涌入四川的同时,也带来了多种中原戏曲,这些中原戏曲在与四川本土的戏曲交融后,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川剧。不论是来自中原文化的那些打击曲乐牌,还是属于四川本土戏曲原来的伴奏,或者二者的融合体,一部分进入了川剧“五腔共和”的固定声腔套路,一部分则成为一些戏剧爱好者的闲时把玩。由于那些闲置锣鼓曲牌本身的喜庆特征,更多被玩友们在年节之时敲击,由此而被人们称为“闹年锣鼓”,亦称“闹年响器”。
 
锣鼓队有150年历史
 
那天王恩腾大爷的老父亲王洪开也来到现场,年逾90高龄老人家敲击闹年锣鼓的身手虽然不那么敏捷了,但说气话来,却是中气十足。他说,彭州鹿鹤村的这支闹年锣鼓队算起来已经传承了五代、有150年的历史了,“因为一直以来我们村的这支闹年锣鼓都是成都地区打得最好的,所以,在解放前,成都周边郊县的好几十支锣鼓队都会到彭州进行表演和比赛,闹年的锣鼓一敲就是十多天。那欢喜的场面,活脱脱的就是一幅热闹的川西闹春图。”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鹿鹤村的闹年锣鼓队和其他地方的闹年锣鼓队一样,一度销声匿迹,直至上世纪80年代又再度复出,但此时,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对这种传统的年节习俗已热情不再,但老人依然会在年节的时候自娱自乐地把闹年锣鼓敲打起来。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