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疑似龙山文化的“骨刻文”或改写中国文字史

2010-03-04 16:22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霍晓蕙
疑似龙山文化的“骨刻文”是“龙山文化时代”的一种原始文字,它对中国文字的研究,对中华文化起源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月底举办了“骨刻文座谈会”。与会专家王志民、张学海、王育济、方辉在观看了大量的骨刻文字照片和实物之后,进行了深入研讨,同意“骨刻文”发现者、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的鉴定意见,认为这批文字是“龙山文化时代”的一种原始文字,并强调了这批文字的重要性,提出应把它作为中国的一件文化大事来做。“龙山文化时代”得到认可。
 

  考古学界对“骨刻文”的认识起初并不一致。我省考古界资深专家、山东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学海先生起初就是一个“怀疑者”。但在研讨会上,他表示自己的看法有了根本转变。“当我去袁家庄遗址看了之后,很明确地认为这些骨片上的刻痕并非自然腐蚀,而是人刻的,即使不排除其中有一些经过了现代人加工或造假的可能,但是绝大部分我个人觉得是可靠的,是人刻的。”

 

疑似龙山文化的“骨刻文”或改写中国文字史

  关于年代,张学海表示,他和其他专家曾在昌乐袁家庄遗址做了调查,“当时我们就在遗址上捡到了一块骨片,上面就刻着两个字,所以,我们相信这些刻着字的骨片可能是出自于袁家庄遗址。我认为,这些骨片基本是属于龙山文化时期,大部分保留了原来的状态,而且上面的内容应该是包括了许多文字。假如只有一个两个刻符,你可以说那可能是刻着玩的;而有的骨片字数挺多,而且看起来排列有一定的章法,若要把这种刻符认为是随便刻着玩的,是很难解释通的。”

 

  他认为:“当时掌握这些文字的可能还只限于巫师之类的人,这些人不一定每个村落里都有,他主要应该是在‘都’这一级别的聚落里。”

 

  山东大学博物馆馆长方辉教授曾经也对“骨刻文”持保留态度。“有相当多的我是不敢认同的,但确实有部分是人工刻的痕迹。有一件骨头上的图样,我感觉就是一个用刻刀刻在上面很规矩的四道痕迹,可能就是一个‘四’字。”方教授认为“这些骨头都应该是比较古老的,很有可能就是龙山时代的。”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