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浙南温州,清新明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孟浩然的诗,由一名5岁幼儿园小朋友以稚嫩的童声唱出来,充满童趣。小朋友告诉记者,他们班上的小朋友都会唱。现在温州民间的素质教育兴盛,文化艺术暗香浮动。
乐迷成立数十支合唱团
温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郑朝阳告诉记者,温州民间合唱团现在兴盛,“他们都是自发组成的,因为爱好音乐,所以走到一起组成合唱团,有些比较优秀的合唱团还在全国一些大赛中获得名次。现在温州有二三十支民间合唱团”。
郑朝阳还告诉记者,温州每年举办一场新年合唱音乐会,就有从民间比较优秀的合唱团中选出13到15个团队来参加,因为自发形成而显出生机勃勃,参加的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
一位男生合唱团成员笑着告诉记者:“来这里感觉很开心,很快乐。”说完转身融入团队中表演唱《奔跑》,边唱边用劲挥舞着手臂。
在荒芜中挖掘传统文化
陈佐是一名公务员,同时也是温州一个自发成立的民间协会会长,这个协会的成员们爱好传统文化,从书法、字画篆刻到当地民间故事的收集。
陈佐告诉记者他自己爱好书法,擅长书写小楷,为这种爱好,他常利用休假时间外出跟各地书法爱好者交流,有时为能得到好帖,还利用周末时间到山上寻找古墓,拓墓碑。
“有时侯,当你发现一个好墓碑的时候,那感觉非常棒。比如明朝的书法家姜立纲,被称为‘一代书宗’,就是瑞安人,在山上我就找到过他的字。”对此,陈佐显得有几分得意。
古筝旗袍演绎多彩生活
温州民间艺术团体非常广泛,连比较小众的古筝、古琴都有协会,爱好者们相互切磋,乐此不疲。一些爱美的女子们还成立了旗袍会,相约一年中举办几次主题会,比穿如旗袍晚会,或着晚礼服晚宴、或着正装聚会等等。
“我们只是想过过瘾,因为平常没机会穿这些服装,穿上这些服饰后,自觉要让自己的行为更优雅,所以,通常我们会选择一些与服饰相匹配的环境作为活动场所。”一位旗袍会的成员如是表示。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