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世博前 国内外专家热议遗产保护

2010-04-29 09:24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秩名
5月1日,上海世博会将正式拉开大幕。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事,在新的城市主题下,城市遗产如何实现最佳保护?日前,国内外专家汇聚上海,对此进行了探讨。
世博前 国内外专家热议遗产保护
5月1日,上海世博会将正式拉开大幕。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事,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将为人们带来新的城市理念和新的生活方式。在新的城市主题下,城市遗产如何实现最佳保护?日前,国内外专家汇聚上海,对此进行了探讨。
 
旧城改造不要“干傻事”
 
历史遗迹的建设规划,近年来一直是大家争议的话题。如何恰如其分地开发历史遗迹?中外专家普遍认为,从目前来看,发展旅游的确是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世界性、普遍性的措施,但要正确处理保护资源与发展旅游的关系,保护仍是第一位的,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任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都要发展,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但现状往往是发展与保护产生矛盾,有些地方受利益驱动,对历史文化遗产没有规划考虑,开发得不伦不类,把历史文化遗产也折腾没了,这种开发无疑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邹德慈对比比皆是的古迹破坏大感痛心。“过去30年经济的迅猛发展已吞噬掉几万个历史古迹。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利用,要讲究方法,古镇、古村要保护原貌,表里如一。如何保护、修缮历史古迹要很好地研究,要讲求科学规划,不然就要干出一些傻事来。”
 
邹德慈提出两个明确的建议,一是要避免把古城变成“空心城”,变成一个单纯的博物馆;二是要在严格保护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基础上,更新改造旧城,新旧并存。他引用了梁思成的名言:“要整旧如旧,不要整饬一新,要延年益寿,不要返老还童”。
 
保护遗存可以带来财富
 
苏格兰爱丁堡郝瑞瓦特环境学院的克里夫·海格教授,现任英联邦规划师协会秘书长。他向大家推荐了苏格兰的经验:保护文化遗产不能单靠政府投入,应将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适当、适度地转化为可以创造财富的资源。对文化遗产的转化应依靠当地人进行,要给当地人带来利益,这种改造才能够持续下去。尤其在政府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怎样保护那些政府资金保护不到的历史建筑,已成为世界各国保护古迹的难题。他介绍说,目前,世界诸多国家在如何吸收民间资金、进行立法约束,并保证这些投资企业的资金真正用于保护这些历史建筑,以及政府如何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方面有很多很好的实践,这些都可供中国城市参考。
 
既然要依靠当地人,以经济利益驱动的模式就不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对立。海格举例说:瑞典有一个村庄是以农业种植为基础的,原本几乎没有工业,环境优美,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很传统,但农业没有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当地政府试图引入工业,结果使得村子的景观和风貌都遭到破坏。看到这种情况后,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种植业,扩大销售渠道,鼓励农民都积极投入其中,并将农产品放在村里商店出售,保证其收益。农民得到经济效益,生活条件也得到改善之后,当地人给予了本地的农业生产方式特殊的尊重和保护。当地一个景色怡人的湖泊也因此避免了污染,人们在享受农业产品后都会到这里感受优美的风景。“保护文化遗产需要策略,不能与自然对立,而应顺应自然,和谐统一。”海格教授强调。
 
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趋势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丹尼尔·阿伯尔森提出,目前针对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上有个趋势,即把所有保护区或保护单位、建筑、村庄或城市作为文化景观整体保护,而不只是考虑它的建筑和外形。所以,他认为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需要保护农村的文化标志,而且需要对更宽更广大的环境进行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方面的文化遗产及社区文化都得考虑到。这才是文化景观保护的真正意义。丹尼尔教授强调用一种方式实现这一原则,即乡村旅游,“农家乐”只是这种旅游的一部分。这种乡村旅游更像生态旅游和地质旅游,其主要目的是让旅游者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以帮助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欧洲学者研究发现,如果要保持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就需要支持小型农业,需要保护用传统方式耕种的农民。这才是科学的乡村文化遗产保护。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