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墙、红柱、老猫、鸽子,肩上搭着白色手巾把儿的茶房,还有墙角停着的三轮车……您一定以为这是走进了一个老北京人家,其实这是北京为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传习区原景重现的老北京四合院。世博会期间,全国31个省区市将在宝钢大舞台轮番展现自己的绝活,而北京将第一个亮相。
如何在900平方米的展示区里,向观众展现一个原汁原味的北京,布展工作人员着实费了一番脑筋。北京旅游局市场处处长王清告诉记者,为了能让观众们了解北京的茶文化,他们在场内原景复制了老舍茶馆,这里不但茶叶茶具、服务人员,就连桌椅板凳都是从北京老舍茶馆运来的“原装货”。观众们不但可以在这里喝茶歇脚,还能欣赏到北京独有的茶艺表演。
为了能让观众感受一个活生生的北京,组织者请来了14位最能代表北京的非遗传承人,在四合院中献艺。其中包括“泥人张”、“鬃人白”、“葡萄常”,还有卵石画、北京旗袍、剪纸、曹氏风筝、面塑、内画、京式皮影、毛猴、脸谱、葫芦雕刻和民俗画。
记者来到宝钢大舞台时,各展台前围了不少观众。曹氏风筝的传人孔炳彰,拿着一个巴掌大的小沙燕,正准备现场放飞。“是不是好风筝首先要看它能不能飞。”孔炳彰说。旁边“鬃人白”的传人白霖正用流利的英语向两位外国游客介绍鬃人。他一边说,一边敲起了铜盘,盘中的两个鬃人应声起舞,演起了关公战秦琼。几个小朋友则对毛猴发生了兴趣,毛猴艺人于光军向他们介绍:“毛猴是用蝉蜕、辛夷几味中药做的。”展台上摆着的毛猴一家过年的作品惟妙惟肖,外屋大毛猴生火,小毛猴骑木马,毛猴大妈在里屋擀皮儿,毛猴奶奶坐在炕上包饺子,盖帘儿上还摆着一圈一圈的小饺子。于光军说:“真是越看越有味儿。”
北京的非遗项目数不胜数,要在其中挑选14个最具代表性的,难上加难。负责遴选的西城区旅游局副局长刘军告诉记者,此次挑选的标准是能代表北京文化,历史悠久,传承脉络清晰,并且便于展示。“像空竹这样需要很大场地的项目,我们就只能忍痛割爱了。这次主要以静态展示为主。”刘军说。西城区民间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面塑艺人张宝琳告诉记者,原本草编也是展示项目之一,但考虑到草编的老艺人年纪太大,最终还是放弃了。
参加非遗展示的传承人们非常辛苦,每天早上9时一直要盯到晚上9时,但从现场的效果看非常成功。在张宝琳的展位前,一个妈妈指着女儿说:“她从小就喜欢捏橡皮泥,作品在学校里还获过奖呢!”言语之间大有拜师学艺之意。张宝琳说:“好些人要当场拜师,大家对于传统手艺热情很高。”
据了解,北京的非遗展示从5月1日持续到5月8日“北京周”结束。8日晚上,精心布置四合院和茶馆将全部拆除,把舞台让给天津的展示项目。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