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对话: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对学习汉字的启示(2)
2010-10-29 09:21
徐:基于东方文化的创立图像思维学说,可以看作与古代智慧与现代思维的一种心灵与理念的对接。同时,也是一种对汉字声、形、象、数、理发展历程新
徐:基于东方文化的创立图·像思维学说,可以看作与古代智慧与现代思维的一种心灵与理念的“对接”。同时,也是一种对汉字“声、形、象、数、理”发展历程新的表达方式的某种探索,人们能解此中奥妙吗?
张:事实上,就像仓颉造字一样,图·像思维不过是把存形于天地之间的万有,回归到肇始一念间罢了。在今天看来,图·像思维既是思维的觉醒,又是思维的回归。以图·像思维看,中国传统造字思维的本质特征,乃是人的心灵与自然·人·社会的和谐。由此,知识时代“图·像思维”学汉字,必然会融会贯通,势如破竹。
二、觉醒与回归:知识时代“图·像思维”学习汉字
徐:图·像思维来源于对天地山水、对大好河山及其博大精深文化“基因”的整体把握,源于对宇宙和人生奥秘的不断探索,古老的东方智慧给你以无限的启迪。我注意西方人的视角评述图·像思维道“我们发现由张学栋先生创立的图·像思维(易·像学说)以独具东方神韵的108个图·像和简约的文字,把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融关系,形象地展示出来,这种开创性的整体感悟式的思维方法,正引起多个领域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他们认为:“108个图·像与文字,整体感悟宇宙与人的奥秘”,你以为其评价如何?图·像思维(易·像学说)对知识时代学汉字的启迪意义是什么?
张:西方学者对图·像思维(易·像学说)的某种认可,是对我们中国文化的某种认同,是对蓬勃发展的一个东方大国文化的认同,因此,外国人对中国学者在人文与艺术方面的创新成果很感兴趣,高度关注,学汉字仅仅是一种体现方式。其实,今天学习汉字,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好具备三个方面的基础:① 热爱生活。有对宇宙、人生不懈探索的精神。一个学汉字的人,就是一个探索者;② 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力求整体把握。深入感悟孕藏于中国古老建筑与园林、山水与城市中的虚实、图像、色空、阴阳关系。吾以为“虚即实,实即虚,亦虚亦实,即虚即实。色即空,空即色,亦色亦空,即空即色。图即像,像即图,亦图亦像,即图即像。阴即阳,阳即阴,亦阴亦阳,即阴即阳。”(见 易罡、智宣著《图·像思维与佛学》序)。③ 对天地日月、山川草木有感应。图·像思维的三大要素用道学里的思想概括就是“恍惚兮明明,吐呐兮白白。道至玄至明、至奥至白,冲太上而贯八极,盈虚空而福万物。”(易罡、梓宁著《图·像思维与道学》)
徐:学习汉字,怎么才能运用图·像思维,人们怎么才能具备图思维、像思维的能力呢?
张:汉字不仅仅是线条艺术,而且汉字本身蕴含着能量和神韵,汉字的点划之间自然展现出书写者的境界和修为。无论是毛笔、钢笔、铅笔……,无论表达什么内容汉字都客观的表征着书写者的心量、修养。因此,用“图·像思维”学汉字时,必须不断增进四种素养,即“纵情于山水,感天地之灵动;畅意于田林,会日月之精华;舒心于草花,通星辰之微妙;贮心于鱼虫,达土木之神化。”(易罡、阿冬著《图·像思维与文学》)。图·像思维要求学习汉字时要极端严谨,在细微末处下大工夫。即“感于芥末,微其微;怀于峦尖,揽其揽;藏于蚁穴,渺其渺。”(易罡、梓宁著《图·像思维与道学》序)
徐:图·像思维在整体、宏观、中观、微观方面对学习汉字提出很高要求,现实中能够很好地实际运用吗?
张:图·像思维讲的是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变知化,观化知动;观动知静,观静知心。势山呈水,势水呈金;势金呈器,势器呈形。心形相照,相悖相生;形心相应,相与相共”(易罡、严放著《图·像思维与哲学》序)感悟中国传统建筑的真谛,力求物我同一,达到“领五台之灵颖兮驻文殊,处峨嵋之伟慧兮颐普贤,安九华之敦祯兮雍地藏,妙普陀之旷阔兮融观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