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于传统文化,应保持尊重,这就是说要正视它,既看到它的优点,也看到它的不足,要有一个文化梳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加以利用。否则,表面上看是在重视,其实是在摧残。不脚踏实地去研究,无视其客观规律,不按它本身的逻辑去做,动辄搞几场晚会,做些热热闹闹的表面文章,如果古人也这样弘扬传统,传统根本发展不到今天。
第二,重立关公像,鼓励大家信仰,这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你自己信仰不信仰?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只想为我所用,把关公当成麻醉品,这种没原则、没坚持的功利主义,与关公崇拜中所倡导的诚信、操守、舍生取义等,其实是背道而驰的,这就阉割了关公崇拜的精神,就算立了偶像,意义何在?
功利主义具有反道德性,它没有任何理想,也没有底线,一切以利益为准绳。没利时,把传统当成垃圾,有利时,又是过度溢美。用这种思维方式,难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回归传统要从实践做起
儒家文化传承几千年,它不仅仅是政治制度,还有人文精神。前者已不适合当下,因为孔子没有民主、科学的概念,但后者作为个人的理想与追求,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不论什么时代,人们都会向往精神生活,我们都会坚信精神比物质更重要,在现代化的压力下,我们尤其需要传统的抚慰。
但回归传统不是弘扬一番、立个偶像就可以的,关键是要实践,特别是领导们要做出表率。很多领导在公共场合不注意修养,说话假大空,喜欢用无法落实的口号来忽悠人,这怎么可能呼唤起大家的尊重意识呢?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弘扬传统不能只关注价值观的层面,还要与具体的制度设计相结合。因为单靠读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关公像竖起来了,可少数有权者就不按着那个标准做,你能怎么办?如果他们能不受惩罚,大家又会怎么想?
孔子主张礼貌谦逊,可他骂儒悲“老而不死是为贼”,可见,正面提倡与反向问责,缺一不可。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