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的重要通道之一。丝绸之路新疆段是其中最具魅力的路段之一,沿线曾经繁盛发达,留下了多种文明相互碰撞、融合的印记与见证。考古学家将其奉为一块“宝地”而神往不已。随着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项目的开展,丝路新疆段正在迎接“新生”。
举世瞩目的丝路文明
“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柏林地理学会主席冯·李希霍芬男爵命名的,一般指贯穿欧亚大陆的“绿洲丝绸之路”。在新疆,丝绸之路分为北、中、南三路。黄沙漫漫,绿洲宜人,驼铃悠悠,身着防风沙服装的商旅翻越沙丘,这些一直是新疆给人留下深刻记忆的典型图景。
西汉时,张骞两度衔命出使西域,汉代人认为他有“凿空”之功。此后,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开通。不过,一些考古发现已证明,新疆本土的文明远早于汉代,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之前。当时,新疆已有人类聚落存在,早于先前被认为最早定居于此的吐火罗人。考古学家认为对新疆古代文明需要再认识。
在新疆从事考古工作长达40多年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炳华向记者介绍:新疆地区在中亚古代文明的研究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里地处亚洲腹地,是古代亚、欧大陆陆路交通联系的咽喉和桥梁,东西方文化曾经在这里交流荟萃,显露过夺目的光彩;众多古代民族曾以这片广阔的土地为舞台,演出过不少威武雄壮、撼人心魄的历史活剧。至今巍然屹立的一两千年前的古代城堡,因特别干燥而得以良好保存于地下的各式遗物,记录着历史的风风雨雨,凝聚着古代各族人民的欢乐和悲辛。这里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考古圣地之一,是我们研究、剖析古代文明的最好现场。新发现的考古资料还在不断印证着这个观点。
丝绸之路考古具有长达百余年的历史。19世纪末,中国西北地区探险热兴起,奥雷尔·斯坦因、斯文·赫定等外国考古学家、探险家都曾经深入新疆,在丝绸之路上行走、发掘。他们的发现曾令世界瞩目和兴奋。楼兰、尼雅、米兰等故城的发现,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出土文物,深化了学术界对新疆历史乃至人类文明交往的认识。这段丝绸之路也曾经令国内学者伤心不已,不仅因为古代文明在此失落,更由于发现多出自西方学者或探险家,很多文物流失海外。其中,斯坦因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名字。这位英籍匈牙利学者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