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福建宗教信仰与固始入闽密不可分

2011-08-05 09:5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乔
“人以神聚,神随人移。”神随人的大量迁徙而易地,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唐初陈元光和唐末王审知两次率领固始籍军民进入闽地的同时,也将保佑他们的神灵带到了那里,加

  福建省是全国汉族地区信教群众和宗教活动场所较多的省份,而且民间信仰、民间崇拜活动也十分盛行,宗教信仰活动是福建尤其是闽南沿海地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但追溯起来,福建宗教信仰与唐代两次固始大移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以神聚,神随人移。”神随人的大量迁徙而易地,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唐初陈元光和唐末王审知两次率领固始籍军民进入闽地的同时,也将保佑他们的神灵带到了那里,加之陈元光、王审知以统治者的强力推进以及闽地好巫尚鬼的传统,使得佛教、道教及中原民间信仰很容易在福建传播和发展。

  佛教在闽地的传播

  早在三国时期,佛教就已传入闽地,但在唐代以前,其发展很缓慢。即便是在佛教发展迅速的隋、唐两代,佛教在福建的发展速度也并不快。有统计显示,有隋一代,福建建寺7座,在唐初至会昌五年(845)建寺107座。五代闽国时期,闽地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吸引了大批北方僧侣入闽弘法,更为重要的是,历任闽国的统治者不仅自己对佛教崇信有加,还不惜耗费巨资兴建寺院、布施僧人,仅在闽国统治期间,新建佛寺就有267座,一次度僧动辄成千上万,闽地出现了“佛法独盛于其时”的局面。

  王氏兄弟自入闽开始便对传播佛教不遗余力。在攻取泉州的当年,王潮便于九仙山建文殊院,又舍财将义存禅师所居的雪峰禅院迁至陈洋,创大雄宝殿及演法堂,铸金身佛像。攻入福州后,又建起了福州南涧寺天王殿,修复了会昌年间被毁的侯官安国寺,延僧缮写大藏经3000卷,并将之安置在泉州开元寺的钟楼上。

  据统计,王审知治闽期间,“增寺二百六十七”,仅建造一个雪峰寺就花去了90万钱。王审知还大肆布施僧人,度民为僧。唐昭宗光化元年(898),他在福州乾元寺开坛,度僧2000人;天复二年(902),又在福州开元寺建戒坛,度僧3000人;天祐四年(907),开元寺所铸金身即菩萨落成,设无遮斋会来招待四方僧人多达20万。

  其他王氏族人在其任官之地,也或多或少建有佛寺,如王审邽在泉州刺史任内,重建开元寺,其子王延彬崇信佛教,先后延请多位高僧至开元寺弘法传经,而且大兴土木,曾舍财建置福光、昭庆、灵岩等20余座寺院。

  王氏族人对福建佛教的发展功不可没,宋代释王廊《鼓山涌泉禅寺新修忠懿王祠堂碑》就称:“闽佛刹千有余区,本其兴废,皆王氏织其协力奉教。”宋代理学家黄幹也说:“王氏入闽,崇奉释氏尤甚,故闽中塔庙之盛甲于天下。”

  道教在闽地的影响

  隋唐时期,在统治者的大力扶植下,道教在唐代达到了鼎盛,而福建的道教发展速度却很慢,从隋代初年至唐末,新建道观仅有十几座。在五代十国时期,道教受到王审知及其家族的推崇,才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王潮入闽后,便以闽地道人王霸后裔自居,以证明政权的合法性。通过道教舆论的力量,王氏兄弟顺利取得了闽地的统治权,道教也因此受到王氏家族的推崇。据《资治通鉴》等记载,王审知死后,其四子一孙相继嗣位,无不醉心于道教神仙方术,不惜耗费巨资修建大型道观,并招揽大批道士为其日夜斋醮、合丹制药,祈求长生不老。

  在王氏家族的大力扶植下,道教在五代时期的闽地得到了长足发展,民国时关佛心曾指出:“王氏三代俱信道,又因道而信巫,所以各县都成为巫道的世界。”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