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评论 >

民俗学者:热爱生活能营造出浓郁的当代“年味(2)

2010-02-10 08:55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霍晓蕙
张士闪:春节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设置,年节是在过去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成形的,比较注重活动的集体性以及在吃穿等层面的满足,拜年、走亲戚、宴请、劝
 
张士闪:春节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设置,年节是在过去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成形的,比较注重活动的集体性以及在吃穿等层面的满足,拜年、走亲戚、宴请、劝酒等等,礼节客套太多太繁琐,让平时已经非常疲惫的现代人感到疲倦甚至产生厌倦,这可能是有些人的过年心态从“盼归”到“恐归”发生微妙变化的一大原因。
 
李万鹏:那些说年味变淡的人不知道,年味是人创造出来的,我们现在一些人不去创造,跟人家要年味,跟社会要年味,这怎么可能呢?
 
张士闪:的确,年味的产生与个人的体验和创造有关,需要自己来动手动脑子变花样,年俗的传承也不是亦步亦趋地重复传统生活。逃年本身,其实反映了人们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强烈渴求和对于现行过年模式的失望。我们的春节,是需要有新的精神文化内涵注入的。
 
李万鹏:当然,我们不能满足于对传统春节的简单回归,而应在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的同时,积极创新其形式和载体,使传统春节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以增强传统节日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毕竟,春节凝结着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
 
张士闪:具体说来,就是春节所延续下来的神圣意识需要尊重,春节的神圣传统需要以种种方式促进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传统的春节,借助祭神、敬祖、拜年、鞭炮、春联、福字、年画、花灯、灯谜等元素,营造出神圣又不失热闹的氛围。今天,每个人都是春节的主人,相信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们,在继承、享受传统春节文化的同时,还会找寻到一些新的元素,共同营造出浓郁的当代“年味”。
 
“大年三十那碗饺子”的滋味
 
过年摆饺子讲究由外往里转,象征着财往家里来。
 
如今节假日多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人们对“大年三十那碗饺子”的记忆也就淡漠了许多。然而,稍稍上了年纪的人们,在感慨如今年味越来越淡的同时,总是对当初热热闹闹过大年的情形追念不已。
 
李万鹏:吃穿是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夕到,过年好;穿新衣,戴新帽。”特别是吃,从传统意义上看,饺子就是元宝,是财富的象征,吃饺子就象征今年可能发财。摆放饺子也有讲究,比如说往盖垫上放,讲究由外往里转,而不是由里往外转。由外往里转,象征着财往家里来。只有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摆放饺子才讲究由里往外转,家里人要外出“得财”、“转运”了。现在还有些人家喜欢在饺子里包点东西,比如枣、年糕、栗子、豆腐、花生、糖块、钱币等等,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图个热闹,带有点游戏性质,其中蕴含着一种美好祝愿。
 
张士闪:小孩咬到包在饺子里的钱币,大家都会恭喜他来年得财。有些地方春节期间讲究包一部分素馅饺子,象征平安素净的意思。馅一般用白菜、萝卜、豆腐、粉条等,白菜意味着“白来财”,萝卜即“摞辈”,寓意辈辈相传、人丁兴旺,粉条意味着长长久久,豆腐意味“都有福”。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