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节遇上情人节(2)
        2010-02-14 12:07
        
        每年一度的春运,上亿人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大迁徙,目的就是回家看一看父母,与父母吃顿团圆饭。我们从来没听说过圣诞节运、情人节运。因为洋节虽然
        
 
每年一度的春运,上亿人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大迁徙,目的就是回家看一看父母,与父母吃顿团圆饭。我们从来没听说过圣诞节运、情人节运。因为洋节虽然被炒得很热闹,但始终没有春节这般的向心力。从这一点上看,所谓春节不敌情人节就几近胡扯了。还有一个现象是,一些农民工没能赶回家过春节,也要赶回家去过元宵节。在乡村,春节真正体现出了一个“闹”字,舞狮子、玩旱船、踩高跷、扭秧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面对此情此景,你还能说春节不敌情人节吗?
 
春节与情人节,其实更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商家要商机,因而主推更能挑动年轻人消费欲望的情人节,大叔大婶想看看离家的子女,眼里只有春节。我们要的是快乐,所以怎么开心怎么过。
 
杯具
 
商家重情人节也是无奈之举
 
□璐 璐
 
情人节邂逅春节,其实说是“邂逅”,不如说是“撞车”,对于商家来说,对于商机来说,这并不是件好事。其实这种尴尬中秋节与国庆节就曾不止一次地遭遇过。想也能想得出来,本来两个节日,对于商家来说就是两次商机,现在两次变成了一次,实际吆喝的效果肯定要打上折扣。
 
是老百姓消费的欲望激励了商家造势热情,还是商家的造势热情刺激了老百姓消费欲望,反正大家已经分不太清了。很显然,掀起一波接着一波的消费浪潮的载体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节日。节日即假日,难得有个集中闲暇时间,口袋里也不是那么结结巴巴,再加上漫天的促销广告,就更是让人有些按捺不住了。
 
事实证明,有时候消费是需要引导与刺激的。饱尝到了假日或节日经济的甜头,现在的商家甚至是没有条件创条件,没有节日造节日。看看现在商家造势的名头:什么周年庆、VIP专场,等等,目的只有一个,无非就是想借势掀起一轮轮消费的高潮。
 
但是消费有时候也会出现疲软,如果商家们天天吆喝,哪怕天天声嘶力竭,消费的高潮也不会一直坚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购买力也是相对有限的,就像时令食品一样,如果天天有的吃,就没有多少吸引力了,所以,适当的间隔对掀起下一波消费高潮很有必要。
 
节日与节日的撞车,这是商家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少了一个间隔的节日,就等同于少了一次造势的机会,更何况这种节日要比山寨版的人造节日,更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不过,节日与节日硬要撞车,那也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事情,没办法,不过,能抓住一个还是一个,毕竟这种消费节点还是稀缺,相对于情人节比春节更适合商家造势与赢利的特点,情人节成为主打招牌也很自然。
 
打酱油
 
“土”“洋”节PK莫如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