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评论 >

粽子背后的端午节之思 还原真正的传统端午文化

2010-06-14 11:48
来源:广东新闻网 作者: 叶间开
从今天开始将迎来三天假期。在连续七天工作后,一众上班族表现出对工作的厌怠,对未来假期的期待。

 
 

 
从今天开始将迎来三天假期。在连续七天工作后,一众上班族表现出对工作的厌怠,对未来假期的期待。
 
端午节是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的中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是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演化而来。在普通大众中,端午标志着吃粽子和赛龙舟。自建国以来,端午节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半忽视状态。自五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国人才如梦初醒,纷纷扯起保护端午节的大旗,继而发起了一股“申遗”热潮。
 
如今,五年过去了,端午节成为了国家法定假期。国人对端午节的反思慢慢退潮,人们注重的更多是端午节有几天假期,公司有多少节日礼金。如今那个消毒避疫的日子,已经成为了大众逃避生活压力的节日。
 
今年的端午节刚好碰上世界杯,不少网友已经开始浏览赛程,打算端午节当蝙蝠,一些计划出行的人由此庆幸旅游人数的减少。为此有网友感叹到,端午节除了吃一些不健康的粽子,我们还剩下什么值得纪念和回忆的?
 
在这浮躁世况下,谁还有时间去挖掘粽子背后那点儿沉寂的端午文化。
 
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端午节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在不同的地域,端午风俗也会有细微的差别,例如在吃上面,湖南吃粽子、皮蛋,贵州过端午就要吃粽子、饺子。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