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秋 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安徽大学、南京大学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教学。1984年中国《儒林外史》学会成立时被选为副会长,1988年中国关汉卿研究会成立时被选为副会长,是此二领域的领军人物。1989年获首届全国高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92年起获享国务院特殊津贴终身。已出书五十多种。 1989年奉调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宣传部长,是第七、八、九、十连续4届全国政协委员,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一方面致力于推进道德建设,1994年主撰《新三字经》引发“三字经热”,2006年在全国政协全体大会上讲《弘扬仁义礼智信》隆重为五常“平反”,影响很大。另一方面致力于振兴传统节日、建设中华节日体系,他是中国民协节庆委员会主任,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2007年冬国家决定清明、端午、中秋几个传统节日放假,他是此事的两大“推手”之一。他倡设的中华母亲节、(七夕)中华情侣节、(重阳)中华父亲节方兴未艾。2007年获文促会首届“弘扬中华文化”奖,2008年获首届“节庆中华奖·个人贡献奖”。
名词解释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且清明影响相对更大更广。由于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没过清明”的农谚。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即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