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评论 >

20世纪中国书画的精气神

2011-08-01 09:3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徐红梅
中国国家博物馆开馆之际推出的“20世纪中国美术名家系列展——潘天寿、李可染、黄胄艺术展”,日前结束了为期三个多月的展出,留给观众和画界的,是意犹未尽、余味绵长的回味与

中国国家博物馆开馆之际推出的“20世纪中国美术名家系列展——潘天寿、李可染、黄胄艺术展”,日前结束了为期三个多月的展出,留给观众和画界的,是意犹未尽、余味绵长的回味与思考。
 
花鸟、山水、人物,杂以书法、篆刻、文献等,三位大家的艺术人生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20世纪中国画美丽而艰辛的蜕变蕴藏其间。在中西融汇、古今碰撞的百年间,他们直面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笔墨与生活等时代课题,为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美术史树起中国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在现当代转型时期的三座高峰,影响之深远,至今日不绝。
 
20世纪中国一步步走向世界的足音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始终是他们人生与艺术的有力支撑。
 
他们的青少年时代,正值列强入侵、军阀割据的混乱时期。五四运动的春雷,惊醒了神州大地,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迅速成长,带给年轻人理想与信念。潘天寿一心通过振兴民族艺术来振兴民族精神。他认为:“一民族之艺术,即为一民族精神之结晶。故振兴民族艺术,与振兴民族精神有密切关系。”因此,他坚持中国画创作及中国画教学的民族性和独立性,一生孜孜于传统文化之传承与发展。李可染青年时期以创作抗日宣传画投入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事业,兼习中西绘画的他,认识到“早在六朝时期,中国就有了独立的山水画,这比西方的风景画早出现了一千年……谁丢弃了它,谁就是最大的傻瓜”。从上世纪40年代初,他深入水墨领域钻研,终以山水画“为祖国山河立传”。黄胄原名梁淦堂,小学时取“炎黄之胄”之意改名以励志,青年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生与新疆结缘。他将赤子情怀置身于美丽、勇敢的少数民族同胞和生活劳动场景间,尽情挥写国家和民族历经坎坷与磨难之后重新焕发精神的时代风貌。
 
20世纪中国画蹒跚前行的脚步中,他们始终立足传统,并以开拓、革新的姿态推动着中国画各科的发展。
 
潘天寿极为重视传统,却并不守旧。他认为,继承是手段,重点是革新。“中国人从事中画,如一意摹拟古人,无丝毫推陈出新足以光宗耀祖者,是一笨子孙。中国人从事西画,如一意摹拟西人,无点滴之自己特点为民族增光彩者,是一洋奴隶。两者虽情形不同,而流弊则一。”他以奇崛的构图、沉雄的笔墨赋予传统花鸟画现代审美情趣和个性化语言,开一代新风。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最深厚,突破难度也最大,李可染以“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将西画的素描造型技巧和光影效果融合在传统笔墨语言中,别具一格的“逆光山水”于层层积染中绽放异彩。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