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说某人只适合做情人,不适合做老婆。为什么呢?尽管适合做情人或做老婆都必须具备获得男人爱心的要素,但是男人对情人的标准或老婆的标准还是不同的。很显然,男人衡量一个女人是否适合做老婆的标准,要比是否做情人的标准高许多,或者说侧重点有很大的区别。在这些标准中,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是否志同道合、是否有共同的志愿。
男人和女人接触时间长了,总会产生一些好感,因这好感的程度不同,可以划分为熟人、好友、情人、夫妻。要能成为夫妻,必须具备最高的标准。关于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关系,孔子在《论语》中也有相关的论述,他说:“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9.30』,意思是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不一定可以一起追求真理,可以一起追求真理的人,不一定可以一起建功立业,可以一起建功立业的人,不一定可以通达权变。”
我们也可以说,可以成为彼此交往的熟人的,不一定能成为好友,能成为好友的人,不一定能成为情人,能成为情人的人不一定能成为夫妻。因为一旦决定做夫妻了,那是要一辈子在一起同甘共苦的,不能随便换掉的,彼此都有责任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彼此不是志同道合,那么即便因为一时的冲动结为夫妻,也很可能会是不幸福的,时间一长,或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更是难免会痛苦收场。
这里所说的志同道合,不仅仅是指是否拥有共同的政治上或事业上的追求目标,还泛指我们是否具有共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宗教观、性爱观等。如果这些精神上的、原则上的、往往左右我们日常行为举止的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那么一旦表面的、感性的、性别方面的吸引力下降之后、各种矛盾就会随时爆发。
这里所强调的志同道合,也并不是说,博士一定要与博士恋爱,作家一定要再找个作家,而是说,即便不是与对方从事同样的工作或职业、即便不是追求同样的事业、最起码要理解对方的追求,理解什么才是对方觉得最重要的东西。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是真正的志同道合。相反,即便两个人都是医生,但是一个是为了钱才当医生,一个是为了救人才当医生,这样的两个看起来是志同道合的人实际上是并不志同道合的。
两个人是否真正志同道合往往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必须经过深入的交流,仔细的观察,才能真正发现彼此是否志同道合。尤其是当一方处于强势、一方处于弱势的时候,处于强势的一方更要仔细观察处于弱势的一方所表达的那些观点是真心诚意,还是为了讨好而虚假附和。处于弱势的一方为了得到处于强势的一方的爱情,很可能会故意虚构一个志同道合的假像。
对于那些外表上看非常像是志同道合的人,也要认真加以考察。比如两个青梅竹马的人、两个一起大学毕业的人、两个同一单位的人、两个同样家庭长大的人,这些条件固然有利于两个人形成志同道合,但并不是必然的、绝对的,在同样的环境中却有着不同志向的人是普遍存在的。
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志同道合在爱情中的重要性呢?因为爱情enb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在很多方面是非常苛求的。而且,爱情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不但排斥其他的异性,也排斥其他一切的东西。比如说,如果你的对象不赞同,不理解你所追求的事业,她就不能忍受你不去陪他而去忙你的事业。
曾经有一对青年,高中毕业后,男的下放去农村,女的留在城里工作。但是女的继续与这男的恋爱,并坚持要与他结婚。女方家长坚决不同意义,甚至以断绝关系为威胁,但是女的还是坚持与男的恋爱,并已经同居。终于,男的也熬出了头,从农村调回城里当了工人。正在筹备结婚的时候,男的突然又事业心大发,想要参加高考。女的坚决不同意男的去参加高考。她说爱上他不是因为想他的权势和钱财,只是纯粹爱他这个人,就想和他平平淡淡地过日子,假如他去参加高考,万一考取了,反而会失去他。因此坚决反对,只要他看书,她就把他的书撕掉。最后无奈,两个人只好分手。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