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礼与乐,乐更加重要

2009-05-08 07:3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彭林
在传统文化中,礼和乐往往密不可分。礼是乐的实质,而乐是礼的表现。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文化现象,许多民族在新石器时代就掌握了音乐的原理,能够演唱歌曲。对于绝大多数民族而言,音乐是娱乐的工具,自娱或者群娱;而中国却将音乐作为教化的工具,而且是教化的最高形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特色之一。要了解儒家的音乐思想,必须了解《礼记·乐记》阐述过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乐为心声,二是声、音、乐三分的理论。

所谓“乐为心声”,是说乐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之声。人的快乐,是“情动于中”的结果。某件事情感动我了,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说“好啊!”就会“形于言”。如果我觉得这样还不足以表达我的情,“言之不足”,就要“嗟叹之”,“好啊,唉呀!”如果嗟叹之仍然不足,我就会“咏歌之”,想用唱歌来表达内心的兴奋。如果觉得“咏歌之”还是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就会不知不觉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了,高兴得手舞足蹈。所以说“乐”是表达人类感情的方式之一。

那么,什么是声、音、乐三分呢?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自然声响,刮风、打雷、物与物相互撞击,都可以发出响声,还有人的叫喊声,只要是有感觉器官的动物,都能感知这种响声。这种响声没有节奏,没有审美价值,杂乱无章,儒家称之为“声”,实际上是一种噪声。人比动物高明在哪里呢?人能够从自然界众多的声中找出规律,找到它的音阶,1234567,而且发现这个音阶可以组成旋律,这个旋律又可以配合成声调,声调和旋律的不同组合,可以变成风格各异的乐曲,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儒家把这种有节奏、有旋律、有审美情趣的乐曲称为“音”,它相当于今天人们所说的“音乐”。这是人比动物高明的地方,所以《礼记·乐记》上讲“禽兽知声而不知音”。

人类创作的“音”丰富多彩,那么大家知道,在我们当今这个世界上,音乐的风格是非常非常多的,“摇滚”、“重金属”、抒情歌曲、古典音乐、流行歌曲等等,这些不同风格的乐曲给人的心灵带来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有的歌曲能够让你疯狂,你听久了就要疯狂;有的音乐听久了能让你消沉,让你颓废;也有的音乐能够让你向上,催你进取;等等。我想,这个道理不用我多说,大家一定都有过体验。

儒家觉得,人既然是情感的动物,而对情感影响最直接、最强烈的又是“音”,这样就有必要对“音”进行审视。在“音”里面,我们应该选择一些什么样的东西来推荐给大众呢?儒家认为要选择对大众身心健康有益的、对社会有益的、对人有道德教化作用的歌曲,儒家把这样的歌曲称为“乐”,并且明确地界定说“德音之谓乐”。《礼记·乐记》又说“众庶”“知音而不知乐”,“唯君子能知乐”。君子比众庶高明的地方是,君子懂得用“乐”作为教化大众的工具。例如《诗经》里面的诗篇,在古代是可以演唱的,它们主题纯正,节奏平和,你在听这种乐曲的时候,就会涵泳在它的氛围之中,心灵和情感就会随之变化,所以孔子的教育理论中有“诗教”之说。儒家喜欢讲“教化”,你的情感在听音乐的愉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改变了,好像一颗糖放在水里,不知不觉地化了。这种教育方式一点也不生硬,不仅易于被大众接受,而且好的乐曲“其感人也深”,能深入你的心田,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所以《孝经》上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儒家主张人应该“内外兼修”,礼乐文化的分工,是礼内、乐外。人的外在的言谈举止,要通过“礼”来加以规范;而内在的德性以及和谐的性情,则要通过“乐”来提升。内在德性的提升比较困难,可能需要一生的努力才能达到,而外在的行为举止比较容易规范,对不对?为了便于大家修身,儒家制定了一套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规范,就是通常所说的“礼”,拿来教育大众。《礼记》说:“礼者,理也。”就是这个意思。你每天践行礼仪规范,不仅可以端正行为,而且可以反过来促进你内心的修养,使你的德行内化。我们知道,许多宗教都有仪式,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都有复杂的仪式和戒律,它们的目的也都是要让人在践行的过程中,强化内心的信念。形式虽然彼此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儒家认为,涵养心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听德音雅乐。古代的文人都喜欢抚琴,有的还要燃上一支香,它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陶冶心性。一个人沉浸在这种德音雅乐里面,他的心态一定是非常平和的。

古人讲“礼乐教化”,是“寓教于礼”,就是把教育理念隐含在具体的礼仪形式之中。这种礼仪可以伴随你的一生,所以有“人生礼仪”的说法,比方成年有成年礼,结婚有婚礼,人际交往有交际礼,乡人聚会有乡饮酒礼,人死了有丧礼和祭礼,国与国交往有聘礼等等,把这套东西变成一个社会规范,人人去做,家家去做,这个社会风气就改变了。

礼与乐,乐更加重要,是礼的内在动力。儒家特别强调人内在的德性,《礼记》有一句话,叫做“德辉动于内”,“理(礼)发诸外”。你内心要有一个“德”字,这个“德”字在发着光辉,你的合于礼的行为就会自然流露于外,内外俱修,这才是一个君子。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

相关文章: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之主旨

     传统礼仪:中国古代对年龄的描述

精彩推荐:吃面条也有礼节,面条的正统吃法

     《仪礼》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