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读儒家经典《论语》,说当今读书学习之重要

2009-05-09 07:5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读书学习,中国人向来看重,并有着优良的传统,孔子看来,学了新的知识就要按时复习巩固,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孔子授业图

读书学习,中国人向来看重,并有着优良的传统,不过在旧中国,读书学习对大部分百姓来说是一件可望不可即的事情,因此,读书成为少数人的专利和统治者奴役人民的工具。即便是这样,长久以来也未能隔绝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才使得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而不绝。还有古人对学习的态度,即使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儒家的经典典籍《论语》,开明宗义在其第一篇的开头既写到,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在孔子看来,学了新的知识就要按时复习巩固,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但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常常把学习当成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而不能快乐的去学习。我们现实生活中学习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在学校中求学的学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觉得学习是很不快乐的。他们大都认为学习是别人的事情,是为父母和老师而学习。这其中既和他们的年龄有关系,也有社会问题,比如课业负担重,使孩子长期处于各种各样的题海和考评中,没有闲暇的余地,造成了学习疲劳,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还有方法的问题,枯燥乏味的应试教学,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缺少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也使得孩子不愿学习。二是为了工作而学习。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各种竞争加剧,让人有瞬息万变之感。人们为了生活,保住自己的那份工作,就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才能应付自己所从事的岗位。让人时时如高速运转的机器,一刻也不得清闲,学习成为一种被动的负担,自然也就没有快乐可言。三是学习只是一种习惯,是自己生活的一个部分,没有任何目的,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没有任何羁绊,学习完全融入自己的生活。泡一杯香茗,放一首喜欢的乐曲,信手抓起一本书卷细细的品读,这样的学习状态,肯定是十分惬意的事情。前二种学习只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有名利的思想在里边,学起来患得患失,压力大,负担重,何来快乐。只有第三种学习没有任何功利的成分,境界超然,学习起来也就快乐无比,但此中境界是最难达到的。

《论语》中接着又写到,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年轻人,在家就要孝敬父母,出门在外就要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当这些都做到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因此,在孔子看来学习文化并不是最重要的,做人才是第一位,只有做人做好了,然后才是学习文化。

《论语》第一篇还写到,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的话今天可以理解为:君子,吃饭不贪求满足,居住不贪求安逸,做事勤敏,说话谨慎,求教于有道德的人来端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再看看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争名逐利,更有甚者道德沦丧,采取不法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以满足其私欲,住华屋,食珍馔,说一套做一套,不以奉公守法者为榜样,偏向投机钻营者看齐,说的是天花乱坠,做的却是不可告人,那里还有什么君子的风范,纯粹是一个无耻之徒。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知识爆炸,学习对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需要人们终身学习。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少一点功利,多一点淡泊,把学习当成快乐的事情,有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心态。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