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借古喻今:如何应对人生的各种境遇

2009-09-08 11:24
来源:国学培训网 作者:蔡德贵
如何应对人生的各种境遇。对于贫贱和富贵,孔子的态度是:即使贫贱得吃粗粮,喝冷水,把胳臂弯曲起来当枕头,也乐在其中。

如何应对人生的各种境遇

人生在世,自然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境遇,或贫贱,或富贵,或落魄,或通达。在与人交往时,也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两难选择,比如说,是利己,还是利他?是为私,还是为公?

对于贫贱和富贵,孔子的态度是:即使贫贱得吃粗粮,喝冷水,把胳臂弯曲起来当枕头,也乐在其中。相反,如果因为是干了什么不正当的事情而有了富贵的日子,也只能视之为浮云,没有什么价值。孔子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一生有十几年时间,游于宋、卫、陈、蔡之间,不如意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但他都能泰然处之。在陈地绝粮之时,连弟子们都有抱怨,而孔子却独自弦歌不绝,依然乐观。

对于落魄和通达,孟子的态度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就是穷困落魄时也要独善其身,得意通达之时,则要让天下人都得到好处。人要崇尚德,喜爱义,自得其乐。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意时,不离开道。只有穷困时不失掉义,才能自得其乐;得意时不离开道,才能使百姓不致失望。这就必须对人提出起码的要求,不断地修养个人的品德。

在己与人、我与他的关系上,孔子的态度是: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想干的事,也让别人干;自己想达到的目标,也让别人达到;自己不想做的事,也不要让别人去做。1993年8月28日至9月4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世界宗教议会大会,6500名代表制定并通过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会议上,人们对包括孔子所说的一些“金规则”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这些“金规则”包括:

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基督教所说的“你不要别人对你做的事,就不要对别人做”,“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怎样待人”;

伊斯兰教所说的“你们当中,谁若不想要兄弟得到他自己想要的东西,谁就不是信徒”;

佛教所说的“在我为不喜不悦者,在人亦如是,我何能以己之不喜不悦加诸他人?”

印度教所说的“人不应该以己所不悦的方式去对待别人:这乃是道德的核心”。

在上述的“金规则”中,孔子只用八个字就把其他宗教所要说的话全说出来了。

透视这句话的表面,我们还可以明确地感受到孔子没有明确说出来的另一句话,那就是:“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应该成为一切伦理道德的基点。从小处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用这个原则。从大处说,国际之间的交往也可以用这个原则:你不想让别的国家欺负你,那么,你也不要欺负别的国家;你的国家在困难的时候,希望别的国家来援助你,那么,别的国家在困难的时候,你也应该去援助别的国家。依次类推,我们可以举出生活中的许多例子,基本精神都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难怪这样简单的八个字,会被国际宗教界当作全世界公认的普世伦理。这几个字,可以使人宽容平和、善解人意、心地善良、助人为乐、胸怀坦荡、涵养高迈!也难怪积累了九十年丰富人生经验的季羡林老先生,非常动情地说:“能做到这八个字,到共产主义也不过这个水平。”

为了正心和正容,古代人想出了不少办法。明代徐溥采用“投豆法”。他从很小的时候,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随时修养品德,积善除恶。他仿效古人,用两个瓶子装豆子,一个装黄豆,一个装黑豆。头脑里有善念,说善话,行善事,就在黄豆瓶子里装一粒黄豆。有恶念,说粗话,行恶事,就在黑豆瓶子里装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便不断扬善抑恶,慢慢地,黄豆与黑豆差不多了。日积月累行善,黄豆到底比黑豆多了。就这样,他一直坚持修己,就是官做到华盖殿大学士,也没有忘记积善除恶,修身养性。

人的一念之差,可以为圣人,也可以为狂徒。这是周公提出来的思想。他特别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个人内心的平静与廉耻。他强调要以德配天,处处要小心谨慎,如同面临万丈深渊,如同脚踩薄冰。这样来待人处事,以保住“天”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作为一个君子,他不仅在白天要奋斗不懈,在夜间同样也不能松懈,时时戒惧自省,就是面临危险,也会免遭咎害。

孔子把修身之道具体化为九个方面,称之为“九思”:看要考虑看明白,听要考虑听清楚,脸色要考虑温和,仪态要考虑庄重,说话要考虑忠实,做事要考虑认真,有疑要考虑请教,发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看到可得的东西要考虑是否该得。

“九思”要有“三戒”来配合。三戒是:少之时,血气未定,所以戒之在色;及其长大成人,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绝对不要贪得无厌。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