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认真做事,忠诚待人

2010-02-27 09:35
来源:半部论语学管理 作者:马千里
在家独处时能庄重,办公事时能认真,待人能忠诚。即使到了不开化的地区,也不可违背这些。

认真做事,忠诚待人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子路13.19』樊迟问怎样才算有仁德。孔子说:“在家独处时能庄重,办公事时能认真,待人能忠诚。即使到了不开化的地区,也不可违背这些。”
 
孔子在这里对怎样鉴别一个人的仁德,分别从“对己、对事、对人”这三个角度树立了“恭、敬、忠”这三条标准。这个标准在今天是否依然适合,或者说在今天应该怎样定义这三条的具体内涵和外延,我们这里暂不去谈,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概括这三条之外的第四条“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前面的三条,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的不同,具体的内容可能会有不同,但是这第四条的原则,则是不管到了什么时代都是不变的。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这句话中的“夷狄”二字,从字面上来看是有点对别人的贬义,是一种将自己处于高人一等的状态下的说话口吻。这种口吻是不可取的,在今天,我们要以平等之心看待一切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地区。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文明程度不平衡,或者说社会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差距,都是客观存在的。
 
这句话的精神,在于强调两点,其一,一个人的仁德要始终保持如一,不管在任何环境下都不能改变。其二,一个人的仁德表现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而不只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外在表现。所以不管你的仁德周围的人是否懂得、是否在意、是否欣赏,你都要始终坚持如一。
 
以“诚信”问题为例,今日中国社会最大的问题我觉得不是缺乏诚信,而是缺乏追求诚信的热情和诚意,许多人都只把追求诚信放在口头上,而在行动上另搞一套。比如许多人一谈到诚信,就是首先埋怨今天的社会缺乏诚信,其次就是将自己不诚信的责任推给社会,说是社会逼迫自己不得不如此,最后就是把那些真正追求诚信的言行都看成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
 
如果我们每个管理者,都能深刻理解这句“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的深刻含义,那么还怎么会把自己的不诚信责任主要归结为社会环境呢?不管社会怎么不诚信,不管我所在的企业怎么缺乏诚信,我自己都应该信守诚信。只有接受这一理念并按照这一理念行动的人一天天多起来,我们的社会才可望有重建诚信的一天。
 
中国人的纳税缺乏诚信是众人皆知的,即便是高层职业管理者,只要能逃个人所得税都尽量逃。对于这一社会现状,许多在华外籍管理者都心知肚明。以广东省为例,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对常驻中国的外籍管理者的个人所得税也是睁只眼闭只眼。许多外籍管理者在他们本国都能严格依法纳税,但是一旦到了中国,也便通过在境外领取工资的方式逃避应该在中国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但是从几年前开始,广东省政府部门加强了对个人所得税的交纳管理,尤其是加强了针对在华外籍管理者个人所得税的交纳管理。为了解决无法确认他们真实工资的难题,制定了一个统一的纳税标准,根据外籍管理人员在华担当的具体职务,设立了三个档次的最低纳税金额。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