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人 >

方圆处世:做人要带上“韬光养晦”的门票

2011-04-02 14:38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做人要带上“韬光养晦”的门票。意思就是在为人处事时隐藏才能,不使之外露,不张扬。“韬光养晦”一词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原文是“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

 


 

  方圆处世:做人要带上“韬光养晦”的门票


  做人要带上“韬光养晦”的门票。意思就是在为人处事时隐藏才能,不使之外露,不张扬。“韬光养晦”一词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原文是“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韬光养晦”的意思就是做人做事谨慎、低调,不刻意显示自己。“韬光养晦”是人生态度、处事智慧、人格魅力。古人把“韬光养晦”的做事原则形象地比喻为“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勇若怯,大智若愚”、“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并视之为美德。然而现实生活中喜欢张扬、高调的大有人在。有些人喜欢把事情搞大,工作上铺大摊子、搞大动作、以求得大效应;生活中也刻意贪大,提职、乔迁大搞庆贺,迎来送往大讲排场;有的谋划工作不切合实际,提大口号,定大目标;甚至有的事情还没有开始做,就开始说大话,刚刚干出一点成绩,就心浮气躁,忙着上报材料、总结经验。给人以浅薄、浮躁、作秀之嫌的人就是那些过于张扬的人。喜欢张扬的人,尾巴翘得老高,容易引起注意,总之虽能慷一时之慨、开一时之怀、求一时之名、得一时之利,这些人往往是登不高、行不远的。


  老子曾告诫人们:“自见者不明,自足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夸者无长。”达?芬奇的名言:“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高傲地举头向天的是空心的禾秆,而低头向着大地的却是充实的禾穗。”其实不张扬的背后隐含着真正的大智慧、大聪明。不张扬,需要有厚实的“内功”作支撑。不是做出来的,只有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达到足够的积淀时,才能真正做到不说张扬之语,不干张扬之事,不逞张扬之能。不张扬,也不是消沉、保守。不张扬的人从表面上看似乎缺少激情和锐气。其实是很有自信的,在他们内心深处蕴藏着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处于低谷不颓废,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帆风顺不得意,成绩面前不炫耀,永远保持着踏踏实实、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生活态度和格调。以成熟、理性、豁达、自重、睿智处世做事,这种品质才真正的属于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刘备借雷巧掩饰


  在刘备投靠曹操之后,他心里仍有一番雄心壮志。刘备为防遭到曹操的谋害,就在住处后院种菜,亲自浇灌,实为韬晦之计。关羽、张飞对此不解,问道:“兄长你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为什么呢?”刘备说:“这不是二位兄弟所知道的。”此时二人也就不再多言了。


  一天,曹操派人请刘备去赴宴,而刘备不知曹操有何用意,心里忐忑不安。酒到半酣,忽然阴云密布,骤雨将至。曹操突然问道:“玄德久历四方,一定非常了解当世的英雄,请说说看。”刘备历数了袁术、袁绍、刘表、孙坚、刘璋、张鲁、张绣等人。不料,曹操鼓掌大笑道:“这些碌碌无为之辈,何足挂齿!”刘备说:“除了这些之外,我实在不知道了。”曹操说:“凡是英雄,都是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气。”刘备说:“那谁能担当此任呢?”曹操先用手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您和我曹操了。”刘备闻听此言,大吃一惊,手中所持的筷子不觉掉到地上。正巧这时外面雷声大作,刘备便从容俯下身去拾起筷子,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着说:“大丈夫也怕雷震吗?”刘备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怎能不怕呢?”这样,刘备把自己的闻言失态进行轻轻地掩饰而过,从此曹操也就不再怀疑刘备胸有大志了。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