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怎么来格物呢?就是要经常观照内心,别老是心随着外境跑,今天这个业务要谈,明天那个合同要签,忙个不休,都被异化了还不知道。关键是看得破放得下,虽然每天要处理很多事情,但不执着,认认真真做,做完了就休息别再想了,世事的成败皆有定数,只要尽力就可以了。这就是孔子所谓的乐天知命。颜回穷得那样,还照样快乐无比,就是格物致知的境界。当然光这样还很难做到格物,惯性的力量太大了。我建议儒商也仿效古代的儒家,每天花一定的时间静坐。静坐把心静下来,净化心灵,让自己的妄念一天比一天少。至于如何静坐,我就不讲了,可以去看专门的书籍,请人教练。总之目标要向着格物,要格得心中无一物,那个层次就很高了,往这个目标努力。别再说自己的企业有多少事等着自己去处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等格物修炼到一定程度,处理什么事情都是分分钟。儒商要培养这个习惯。
但很多企业家要担心了,如果我照你说的去做,我岂不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变成白痴了吗?这就是未明白格物为何事的外行话。格物并不是让你将公司里的事务全忘掉,不是让你从此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看。经过格物的修炼,你心中的妄念少了,心灵比以前明了,不会再那么固执,偏见就去掉了几分。然后听到的看到的才会更加符合客观,对事物也更能做出符合客观情况的处理,成功率就会提高。格物就是格去主观偏见,使你行事与客观规律更符合。静坐是格物必用的方法,但平日在企业管理中时刻观照内心却是更重要的,是决定格物成败的关键。比如你干一件事的时候就立刻想到是什么念头使你起这个决定?你要批评或表扬员工的时候就想到我有没有因私人情感而做出这个行动?时时观照心念的变化和它对你决策所起的作用,去伪存真,这样你与知的距离就会一天天拉近。
格物致知实在是极深邃的道理,不易被长期沉浸在商海的企业家所接受,但它对企业家的助益也是大过任何其它管理方法的,它实际上就是无为而治。为什么无为而无所不为?无为就是格物后的空灵之心,是明来见明,暗来见暗的妙心。只有格物后才能致于无为,心里杂念纷纷怎么可能无为?格物以后人的潜能就被开发出来了,这个知就是无所不为的全知全能的知。到了这个时候,企业家自然可以将种种复杂之事处理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中国的企业家多想为儒商,而儒商的最高境界就是格物致知,谁能朝着它精进努力,谁就将成为震烁古今的圣贤儒商!
(编辑:一步之遥 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