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字伯安,汉族,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于阳明洞学习,今贵阳市修文县。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最重要的大师。
清朝学者马士琼对王守仁的评价很有代表性。他赞誉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式的伟大人物:“唐宋以前无论已,明兴三百年,名公巨卿间代迭出,或以文德显,或以武功著,名勒旗常,固不乏人。然而经纬殊途,事功异用,俯仰上下,每多偏而不全之感。求其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气,所云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唯我文成夫子一人而矣。”
的确,像王守仁这样全面发展的人,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他一方面是哲学家,开创了儒学的重要一支(心学),在整个东亚产生了广泛影响,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精神源泉;另一方面,他又是威震天下的一流军事指挥家,他镇压赣南闽西的农民起义,平定正德十四年的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晚年镇压广西的少数民族起义,都体现了非常高超的军事能力。一个钻研心性之理的文弱书生,能同时建立这样卓越的功勋,几乎是一个奇迹。
王守仁的几次作战,智信仁勇严兼备,堪为军事指挥艺术的典范,但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的极富哲学智慧的心理战术。王守仁有一句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他的几次军事行动,都很好地运用了心理战术,通过先破对手“心中贼”来瓦解对手,也就是孙子所说的“上兵伐谋”。镇压赣南农民起义时,他的一篇《告谕利头巢贼》推心置腹,循循善诱,顺利地使对手分化为两派,其中一派前来归降,为最后的完胜打下了基础。且看这战斗力胜过千军万马的奇文的第一段:
“夫人所共耻者,莫过于身为盗贼之名;人心之所共愤者,莫过于身遭劫掠之苦。今使有人骂尔等为盗,尔必怫然而怒。尔等岂可心恶其名而身蹈其实?又使有人焚尔室庐,劫尔财货,掠尔妻女,尔必怀恨切骨,宁死必报。尔等以是加人,人其有不怨者乎?”
这里体现了王守仁哲学的核心,人人皆有良知,天理明觉,真诚恻怛,盗贼也不例外。王守仁接着分析造反者们走上这条绝路的原因:“或是为官府所迫,或为大户所侵,一时错起念头,误入其中”,然后言辞恳切地体恤他们做盗贼的难处:“担惊受怕,出则畏管避仇,入则防诛惧剿,潜行遁迹,忧苦终身,卒之身灭家破,妻子戮辱,亦有何好?”最后恩威并用,表示只要归降,既往不咎,若一意孤行,不要怪我不仁:“呜呼!民吾同胞,尔等皆吾赤子,吾终不能抚恤尔等而至于杀尔,痛哉,痛哉,兴言至此,不觉泪下。”如此宏文,难怪连盗贼读了都要动心。
王守仁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是他一生军功的顶点,在军事上如此完美无缺,以至于功高骇世,给他带来了一些政治上的麻烦,这是后话,这里我们还是来看王守仁攻心的奇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时,王守仁首先利用反间计,散布假情报,迷惑、 离间对手,使得朱宸濠犹疑不决,没有立即出兵,给各地争取了准备时间。等朱宸濠终于出鄱阳,下九江,直趋安庆,窥伺留都南京时,王守仁抓住朱宸濠后方空虚之机,率领士卒直取南昌。待朱宸濠仓促回援时,王守仁驱兵痛击朱宸濠于鄱阳湖樵舍。王守仁战前让人用竹木准备了免死牌,上书一行小字:“宸濠叛逆,罪不容诛;协从人等,有手持此板,弃暗投明者,既往不咎。”关键时刻,王守仁下令连夜将几十万块免死牌扔入鄱阳湖中。第二天天亮,叛军人手一块免死牌,军心大哗。宸濠见大势已去,只有哀叹:“好个王守仁,以我家事,何劳费心如此!”
王守仁的攻心战略和良知说值得一些把员工当贼防的企业管理者们深思。连盗贼都有良知,何况员工乎。这里老板们首先要破的,恐怕是他们自己心中的贼。标准的管理教科书上讨论人性假设,所谓X理论Y理论、人际关系学派等等,也强调要把人当人看。你把员工当好逸恶劳的小人对待,他们就会像小人一样地工作;你把员工当知耻思进的君子看待,他们就会像君子一样地工作。这种主观心理预期自我实现的机制是社会学家、 心理学家们发现已久的一个非常有解释力的现象。
心理学上所谓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在一个著名的实验里,心理学家到小学里根据孩子们放书包的铁柜子的编号随机选出一些孩子,列出名单,告诉老师这些是经过他们的专业检测后认定为才智出众的孩子。一段时间后,那一批孩子果真脱颖而出,成为才智出众的孩子。原因很简单:因为老师们在日常交往中处处把那些孩子当作才智出众的学生来对待,他们为了不负期待,更加专心,更加努力,于是就真成了才智出众的学生。这个心理预期自动实现的机制在生活、工作中其实无处不在。您把我当贼防,我要不偷点什么,好像都对不住您。您要是把我当个人看呢,肝脑涂地,铁血以报。这个道理好像不需要博士、教授来讲,贩夫走卒都懂,可是要在企业管理、商业交往中恰到好处地使用这些原则,却绝非易事。
编者:用王守仁的话来结束这一小文,“用兵何术?但学问纯笃,养得此心不动,乃术尔。凡人智能相去不甚远,胜负之决,不待卜诸临城,只在此心动与不动之间。”
胜负的要诀在于我心自岿然不动,让对方心旌动摇。而岿然不动,管理者心中没有对人生和人性一些形而上的理解和信心是不容易做到的。
知行合一的旷世大儒王守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还有很多。
(责任编辑:猪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