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成就“王者”的管理思想——儒家管理思想浅析

2009-05-13 10:1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张夏萌
儒家认为人性的改造主要是通过自身的修养来解决,儒家是提倡天人合一的。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这是上世纪8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们确立的《巴黎宣言》上的一句令中华儿女热血沸腾、多年牢记的一句话。

放眼全球,独特的文化优势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的文化特色将是永存的,它将长期影响着世界的进程,影响着管理的发展。东方管理思想在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不断地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儒家管理思想无疑是东方管理思想中的重中之重。

儒家理论由孔子开创并提出了主体的思想架构,孟子和荀子进一步补充,正式形成了一门学科——儒学。儒家一开始不是正统的理论,到了汉武帝时代,董仲舒把孔孟之学融会贯通,提出了适应当时统治者需求的儒学新观点,汉武帝一看正合心意,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因此成为了整个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的统治工具,到了宋代,又加上了朱熹的程朱理学,理论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儒家的理论在不断地充实完善,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一直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世界的东方以至于整个世界。

儒家文化也积聚着管理的智慧、哲人的思索和精要。儒家理论博大精深,我们只对一些主要管理思想进行浅析。

一、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治人”

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有了人才有管理,这种观点和儒家的哲学是分不开的,“天地之性人为贵”。“贵人”的思想是儒家的一个根本观念。在儒家看来,天地之间只有人是最宝贵的,是万物之灵。在儒家看来,一切的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治人而展开的。这和我们现代的管理思想是多么一致!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提出了千古不变的管理真理,我们有什么理由盲目地批判我们的传统文化呢?

既然是管理人,那么就要对人进行分析。在中国的古代就有对人性的假设,性善论是孟子的主张。孟子认为,从人的天生的本性看,人是可以使之成为善良人的,至于人的不善不能归于他的本性,这是由于后天的各种原因使他的善良的天性被掩盖起来了。至于恶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来源于耳濡目染,另外是追求感官刺激的结果。如果人能把握住这两道产生恶的来源,人通过自我的追求就能够达到善的目的。 

荀子则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的性恶论是直接为儒家的“礼”而服务的,也就是说荀子不是和孟子进行争论,而是在于为实现国家的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因为人的性是恶的,所以,作为圣人的管理者们,必须对一般的老百姓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化和管理,这样才能使之从善,才能把国家管理好。

儒家认为人性的改造主要是通过自身的修养来解决,儒家是提倡天人合一的。孟子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和他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对后人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二、儒家对组织的独到认识

在“治人”的基础上,儒家又提出由谁来管的问题。劳心者治人,劳心者通过什么来管理呢?荀子认为,就人类而言,论力气比不上牛,论行走比不上马,但牛和马都为人所役使,这是为什么呢?他的回答是:“人能群,彼不能群,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在中国2千年以前就明白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能群——分——义,群是建立组织结构,分是实行分工,而人之所以能建立组织结构和实行分工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义”。

儒家在管理上偏重于礼和义,认为这是达到管理目的的重要手段。对于礼和义,儒学理论都有较多论述,当群建立起来后利用分来进行分工,再用礼来规范,用义来和谐,使之达到良好的组织运行。

荀子认为:人们生来就有无穷的要求和欲望,有欲望而不能满足,就会去追求,追求就会引起争夺,争夺就会引起混乱,混乱就会导致贫穷。国家的管理者为了制止这种混乱的局面,就要制定礼和义,划分等级,以调节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从而使人们的欲望不至于因为物资的不足而得不到满足,物资也不至于因为人的欲望而用尽。这就是儒家对于由谁来管理和通过什么管理的要旨。真是有理有据!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