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一个领导是只领导自己的,他需要追随者。他吸引追随者他也在改变追随者。那是什么为力量调和着领导与被领导者,使人们愿意追随于人。从而使领导得以脱颖而出,并能成为引领别人前进的力量。
领导不仅是在引领众人前进,更多的是在引领自己的理想。然而,要让自己的理念为人所接受。使人追随,那么这个理念就必须符合他人的理念。使人感觉好象出于自己的心愿却又高于自己的能力,他们就渴望有人来领导他们,因为他们知道领导高于自己而又能接近自己,所以愿意尽心追随。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平等”领导不是天生的。他来自于民众,所以,作为领导应让自己都清楚,自己是民众中的一员。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领导,因为别人才能成就自己。
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见面的时候,梁惠王正在王室的大园林中散心游览。梁惠王站在一个大池沼上,抬头看看在树梢上栖息飞翔的鸿雁、野雁,低头看看园中安祥的小鹿。从宫里出来,接触到大自然的景象,心里觉得舒畅而快乐。于是再看看孟子,然后对孟子说:讲究仁义道德的贤人先生们,是不是也喜欢这种园林风光?是不是也喜欢这些珍奇的飞禽走兽?
尽管梁惠王的问话中,包含了轻视的味道,而孟子的对答,还是持着郑重的态度,还是很严肃的,他用单刀直入,似教训非教训的口吻告诉梁惠王说:
一个贤者,是要等到天下太平,大家都享受到安乐的生活之后,才会去享受这种园林的乐趣.可是一个不贤的人,即使有了这样的园林,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而且更不能永远享受。
其实孟子这里讲的是作为领导,要心中有民众,才能从中体现自我。
像《诗经》大雅篇灵太章说的:“当文王开始准备筑灵台,仅仅开始计划如何设计,如何布署的时候,老百姓知道了这件事,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前往,群策群力,共同来从事这项工程,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提前完工。本来在最初的时候,文王还不打算急着完成这件事,可是,由于百姓们自动自发地来帮忙,所以很快地办好了。
灵台提前完工了,文王可以站在林沼的岸边玩赏,在灵台里游览,看看那些安静悠游的母鹿,身子胖胖的毛色光亮夺目,看看那些林梢飞翔的白鸟,丰润皎洁、自由回旋。又看看那满池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活活泼泼地在水中跳上跳,文王心情很是舒畅。
孟子说:“这诗篇的记载,就说明了文王劳动老百姓来建筑这囿园,而老百姓却喜欢他那么做,把他的台叫做‘灵台’,把他的池叫做‘灵沼’并且很高兴他有麋鹿鱼鳖可以玩赏。古时候的贤君,就因为能和老百姓同乐,所以自己才觉得快乐。”
孟子借这则文王建灵台的历史故事,向梁惠王提出了一个为君的重点——应该与民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