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孟子管理智慧:领导者行义求利

2010-05-05 14:41
来源:一元一 作者:凌风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整个体系,甚而古今中外的整个文化体系,没有不讲利的。人类文化思想包涵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于人生的艺术、生活……
 
在孟子眼里,义是比生命、物质、欲望更重要的东西,是关于国家、组织秩序的原则和规范,是每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具体职责、义务和行为范围。对领导而言,义是使一个组织规范的基础,而利是使组织前进的基础,领导要能正确对待义和利之间的关系。
 
很多人总以为孟子迂腐,其实孟子并没有否定利的价值。他只是扩大利的内涵,扩大利的效用。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整个体系,甚而古今中外的整个文化体系,没有不讲利的。人类文化思想包涵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于人生的艺术、生活……等等,没有一样不求有利的。仁义是一种利,道德也是一种利,这些是广义的,长远的利,是大利。不是狭隘的利益财富的利,也不只是权利的利。
 
孟子一直坚持道德是纯粹的,行义要不掺任何其他目的。同时他也并不反对人们追求利,只是仁义是人们行事的基础。是个人和国家最高的价值选择。孟子从不否定个人追求。只是对义利之辩有其辨证的智慧。正如孟子对梁惠王说过的:你何必去贪求眼前短暂的近利、小利呢?你应该提倡仁义的道德观念,推行仁义的彻底政治,才是你长远的大利。因为孟子心中的思想,是想实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仁义道德之治,所以他对梁惠王就这样好不掩饰地直接提出来,这样直面正义与利益的态度何尝不是一种道德行为呢?无论东方或是西方,任何一种文化,一种学术思想,都是以求利为原则。如果不是为了求利,不能获利的这种文化、这种思想,就不会有价值。既如宗教家们的修道,也是为利。修道的人,看起来似乎与人无争。实际上出世修道的宗教家,是世界上最讲究先求自利的人,他抛弃世间一切去修道,修道为了使自己升天或成佛,这也是为了自己,虽然说自利而后利他,那也只是扩充层次上的差别,其唯利是图是一样的。为了升天成仙之利而修道,这也是为了利。
 
作为领导,有着比常人更高的追求。追求个人的事业,功成名就又何尝不是一种谋利呢。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利本无所谓雅俗,无所谓贵贱。只因为我们取道不同。它才会有不同色彩。历史上很多奸相佞臣,家财万贯,同时也是恶贯满盈,到头来总是利欲熏心,人物两空,还遗臭万年。相反。范蠡在功成之后,隐而经商,富甲天下,反得千古美名。可见义利本不相斥,只是在于以他们相得益彰。
 
在现在,有很多人凭聪明才智而财源滚滚,于是成为商界的精英,众人的楷模;而另一些人凭借权势或非法手段而求暴富,却落得荣华一时,锒铛一世。
 
追求财富之心本无可厚非,只是在于有无仁义之心。所以孟子希望王者志于仁义。
 
人应该充满正义,生命应该走在正道。而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也更应该是一个充满仁义道德,充满财富梦想的地方。领导者应该有高远目光,追求利,使个人和组织充满生气和活力。追求义,使个人和组织能经久不衰。生存永远不是个人和组织的最高追求,辉煌、强盛、长久才是组织的最好存在。孟子其实更是一个战略家。只是当时时势难以显示其长远益处。而作一个领导者,不仅要带领他的下属,求得今日之生存,更要谋求长远之辉煌。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