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跟孟子学管理 任人唯贤

2010-03-12 11:06
来源:世界经理人 作者:雪儿
考察一个人既要通过他的工作表现,也要观察他在生活当中的言行。再好的人才也有不承认他的,也有比他强的;再差劲的一个人也有他的优点,也会得到部分人的认可。

跟孟子学管理 任人唯贤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这段话的意思是:宣王说,“我怎样识别哪些人没有才干而不任用他们呢?”孟子说,“国君进用人才,如果不得已,将会使地位低的超过地位高的,关系远的超过关系近的,对此能不慎重吗?(对于一个人,)左右侍臣都说他好,还不行;大夫们都说他好,也还不行;全国的人都说他好,这才去考察他,见他确实是好,这才任用他。左右侍臣都说不行,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不行,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不行,这才考察他,见他确实不行,这才罢免他。左右侍臣都说可杀,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可杀,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可杀,这才考察他,见他确实可杀,这才杀掉他。所以说,是全国的人杀掉他的。这样,才可以算是百姓的父母。”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看到此段文章大发脾气,下令删除此章,因为他杀了无数的功臣,株连数族,没有什么民?和法制观念,只是他说谁好就是谁好。这里提出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管理方法。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甚至于是个人,都要遵守这个法则。当你听不进别人话语的时候,也就是你犯错误的时候。因为那时你是一意孤行。?泽东到晚年也是犯这个错误。要是他愿意多听听老部下的劝说和意见,就不会闹的不可收拾。
 
有的管理者一旦坐上去,就认为自己如何了不得,不把同事看在眼里,谁说的话顺耳听谁的,谁要是说的不中听,就想办法把他搞掉。没有去接触更多的人,了解事情的真相。在一片阿谀声中做自己的美梦。梦醒的时候也是自己失败到极点的时候。
 
有的老板也是一样,不管下面人做什么,先看对不对自己的眼色,看不顺眼的就百般刁难,看顺眼的犯了错误也是一笑而过。时间长了,大家摸清其中的原由,自然是顺眼的事情多,看不顺的事情少。而不知道同化了企业的人却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伤害。曾子(孔子的孙子)在《中庸》开篇说的好:“不偏不倚,中庸之道”!什么事情太偏离轨道都不好。“矫枉过正”也是一个毛病。所以我们要把握一个度,既不要听信个别下属的谗言,又要亲自去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给下属一个公正的形象,让更多的人信服你。
 
考察一个人既要通过他的工作表现,也要观察他在生活当中的言行。再好的人才也有不承认他的,也有比他强的;再差劲的一个人也有他的优点,也会得到部分人的认可。所以,要象孟子说的那样,多渠道的去了解,看看大家的意见再做出决定,错的机率自然就小了!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