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背靠大树好乘凉
虽然王熙凤是大观园里的权力执行者,但大观园中的一把手当然还是贾母,如果没有贾母,王熙凤的江山是坐不安稳的,有了两个人的相互配合,王熙凤的管理才能才得以展现,不然,以王熙凤的资历,是轮不到她来管理贾府这个大家庭的。
这个自称“老废物”的史老太君其实最懂得当好一把手之道,她不显山不露水,谈笑间稳稳控制住局势,是整部书中最深藏不露之人。王熙凤就是因为靠上了这棵大树,才得以掌管贾府财政大权的。
贾母处在贾家的最高权力地位上,她是家庭中辈分最高的长者,贾府的“董事长”,也是贾家的“精神领袖”。在她的面前,贾政连教训儿子的权力也被剥夺了。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一个大家庭出现这种反常现象,便是衰朽的征兆。按《红楼梦》第二回正邪两赋论王熙凤,毫无疑问,她是一个邪多于正的人物。以《易》理而论,她牝鸡司晨,体现了阳消阴长的末世光景。
孝为一切道德之本,同时也造成了婆婆的绝对强势和媳妇的绝对弱势,作为贾府的最高领导人,辈份最高的贾母若不省事,必然会鸡飞狗跳,谁也不得安宁。然贾母自得其乐,安然度日,“凡百事情,我如今都自己减了”。自然也因她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可是自不量力的老糊涂也多的是,要么是名门闺秀的修养?可是同样是大家出身的王夫人就不似她这样懂得抓大放小,所以关键还是在于,作为贾府的“董事长”,贾母一直以来推行的是“经理负责制”,将贾府的财政大权完全地交给了王熙凤。
《红楼梦》成书后不久,中国出现了第一家银行--日升昌票号,它的管理体制是由掌柜的说了算,东家极少出现在柜台上,更不许在铺面里过夜。这种先进的管理体制其实在贾府中早有实施,贾母大胆放权给王熙凤,只帮忙不添乱,不但将王熙凤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木讷呆板的王夫人只是个挂名老总,摆设意义大于管理才能,重担大半压在执行副总王熙凤肩上。虽然她私心重,雁过拔毛,放高利贷、收受贿赂,将公家的钱弄到自己的口袋里,公盐变成私盐,却也有着出色的管理天分。贾母深知水至清则无鱼,且一年到头,人来客往,王熙凤也要拿私房钱来补贴,也就对她那些小名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爱而知其恶。由此可见,贾母的用人之道是择其大者而弃其小者。
王熙凤这个“年轻干部”很有能力、也有干劲,唯缺资历,所以贾母多次在各种场合提携她,树立她的威信。比如第五十一回,王熙凤提出天气转冷,不如在大观园里再设一个厨房,省得女孩子们到园子外面吃饭,灌一肚子冷风。贾母马上就向众人说:“今儿我才说这话,素日我不说,一则怕逞了凤丫头的脸,二则众人不伏。今日你们都在这里,都是经过妯娌姑嫂的,还有他这样想的到的没有?”除了这种郑重其事的表扬,她更赞同她的一切提议,为她的所有笑话捧场,用“猴儿,猴儿”这种称呼表达她哭笑不得的宠溺和为之绝倒,看似无心实则有力地托起了王熙凤这颗政界新星。
但贾府中毕竟鱼龙混杂,想给这位年轻的二奶奶使绊子的人不在少数。一般员工自不必说,第五十五回中,平儿就直接了当地跟那些管事的媳妇们说:“二奶奶若是略差一点儿的,早被你们这些奶奶们治倒了。饶这么着,得一点空儿,还要难他一难,好几次没落了你们的口声。众人都道他利害,你们都怕他,惟我知道他心里也就不算不怕你们呢。”更要命的是高层也有人气不忿,第一位就是王熙凤的婆婆邢夫人,她这个大太太是个闲职,有名分而无实权,早就含酸带怨,瞅着机会就来找茬生事。
第七十一回中,贾母过生日,王熙凤要惩治一个不晓事的老婆子,偏巧这老婆子七拉八扯和邢夫人连上了关系,邢夫人便佯做赔笑,喊着二奶奶的名字求情,又祭出贾母生日不宜处置下人的旗号,噎得王熙凤红头涨脸,滚下泪来。
贾母打听到这一情况后,并不因邢夫人打着自己的招牌而站到她那边,而是眼明心亮地指出这位在野党的偏狭之心。随后,鸳鸯寻了个借口,亲身进入大观园,向大观园的领导层,姐妹们的带头人李纨发布了对王熙凤的口头支援。表面看上去是个人行为,其实不然有着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鸳鸯从来不是个多事的人,极少论人是非,对姐妹的隐私也守口如瓶,这样发布有关上层纷争的个人意见实属突兀,二是鸳鸯常常充当贾母的代言人,比如贾琏求鸳鸯偷点贾母的东西出来换银子,就是回过贾母的,但为了防止其他子孙如法炮制,她只推说不知道。
贾府是越往后越显颓势,居然到了资金周转不过来的地步,当贾琏通过鸳鸯向贾母求援时,贾母一不吝于钱财,二不上线上纲地视为晚辈算计自己,只把东西交给鸳鸯去当,她深明大义而又颇具谋略,远非王、邢二位夫人所能望其项背。
贾母对评书里郎才女貌私相授受的事情提出批评,并以此教育孩子。另外,她在家庭装修上的艺术天分至今仍值得称赏。有了她,荣国府的一切才显得有条不紊,大观园内外还能保持健康清新的气息,而她一去世,王熙凤就失去了靠山,再有管理才能也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