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的大军事家曹操,深知适可而止之道。曹操攻下张鲁的老巢南郑,取得了重大军事胜利。这时,谋士们纷纷进言,劝曹操乘胜进军,直取益州。主簿司马懿认为,刘备虽刚刚灭了刘璋的力量,但全蜀上下并未归心,乘势进兵,刘备之军势必瓦解。如此天赐良机,不可失去。谋士刘晔也认为,一旦错过战机,刘备安定了蜀民,据守关隘,恐怕就难以消灭了。
但曹操不以为然,他认为夺取益州的时机还不成熟,应适可而止,按兵不动。因为刘备虽刚刚夺取成都,民心未定,但军力依然强盛,士气很高。另外,尽管孙刘两家矛盾不断激化。但一旦曹操的拳头伸得过长,后方空虚,那么坐山观虎斗的孙权决不会袖手旁观,很可能会绕过荆州直取许昌。
为此,不能贪图一时痛快,头脑发热,轻率出兵,而应该审时度势,见好就收。后来事态的发展也确实如此,令众将和谋士叹服。正是因为曹操的正确预见和决策,才避免了魏军遭受一场无谓的牺牲。
很多时候,我们做事也一样,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取得成绩的时候不要骄傲,“曹操不取益州”的故事告诉我们,被胜利与成绩冲昏了头脑最容易失去理智,客观环境随时都在变化,抛却表面的繁华与虚荣,让自己时刻保持冷静客观地头脑,及时根据外局环境调整自己的脚步,才是决胜之道。
(责任编辑:萧山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