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管理智慧(2)
2010-03-03 15:25
老子十分反对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者干预下属的工作,就像一个外行的领导者,却要代替木匠去砍木头,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脚的。一个组织必须分工明确
老子十分反对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者干预下属的工作,就像一个外行的领导者,却要代替木匠去砍木头,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脚的。一个组织必须分工明确,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必须各司其职,才能保证组织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日本最大的电器企业——松下公司的创建者松下幸之助认为,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只有让每个人各司其职,充分施展才能,公司的经营才能搞好。因此,从创业之初,松下就将公司的经营业务按适当的规模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事业部。各事业部有极大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在规定资金使用范围和获得利润额的条件下,对所管产品的开发和人、财、物与供、产、销有权自主经营,全面管理。总公司不干预事业部部长的正常工作,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各事业部的积极性。
例如,当松下公司开始制造电热锅时,东芝的电热锅早已雄踞市场。按常理,欲保留电热锅产品,就该利用其他产品的利润来补偿。可松下却把它从原来的电热器事业部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一个事业部,使得电热锅事业部不得不绞尽脑汁,苦心经营,结果后来松下的电热锅占有了50%的市场。
企业家学会以“心”制“窍”,以“道”驭“事”,可以摆脱事务主义,统揽全局。
与“上无为”相对应的是“下有为”,即一般管理人员的任务在于运作具体的事务,对组织及其最高领导者所制定的目标、理念、原则进行具体实施。
无私用柔的领导品质
要在管理活动中做到“无为而治”,这对领导者的品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括无私无欲的道德境界、居下用柔的修养原则、不与人争的行为举止等。
无私无欲的道德境界
道家的“无私”就是没有私欲、没有私念,即不偏私,对任何事物都一律同等看待。管理者的所谓“私”,并不是一己之利的小私,而是“大私”,即所谓治国安民,成就事业之个人理想抱负。要实现这一宏大的理想抱负,就必须抛弃常人利益与欲望这类“小私”。
高明的领导者,不是积累钱财货物,而是积累道德仁义。因此,老子告诫领导者不要贪心,要知足,即要求管理者在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时要适可而止。道家又把这种懂得知足而不贪婪的为政方式称为“持盈之道”。
居下用柔的修养原则
在道家思想中,下、贱、弱、柔等都是道的特性,管理者应当遵循并将之作为自己心性修养和待人处世的原则与方法。老子认为,管理者特别是高层领导者,应该有一种甘居“下”与“贱”的心态,将居下守贱、示弱用柔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
居下守贱、示弱用柔既是一种身心修养的方法,一种领导的智慧,更是管理者自我保护的法宝。《文子·符言》解说老子“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时指出,作为管理者,存在着三种祸患:爵位高,会遭到别人的妒忌;官太大,会遭到别人的憎恨;报酬太丰厚,会遭到别人的怨恨。怎么办呢?文子告诫说:爵位越高,就越要谦卑;官越大,就越要小心谨慎;报酬越丰厚,就越要广济博施。只有这样,才能免除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