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不辱”的道商智慧(2)
2010-03-06 10:12
李斯到秦国后,走当时很多士人走的路,到权臣门下当门客。当时吕不韦权力很大,被秦王依重,他就投靠了吕不韦,时间不长他就显露了自己的才华,受
李斯到秦国后,走当时很多士人走的路,到权臣门下当门客。当时吕不韦权力很大,被秦王依重,他就投靠了吕不韦,时间不长他就显露了自己的才华,受到吕不韦器重,当了一个小官,后来又被推荐给秦王。一见秦王李斯就把自己的学问发挥出来,叙说了抓住时机,统一天下,消灭六国的理论。此番言论正合秦王的心意,李斯马上被提拔为长史。同时秦王用依李斯之计,派谋士刺客到各国去,用金玉收买六国的大臣,离间君臣关系,收买不了的就刺杀。同时又派出名将率重兵以武力威胁,迫使六国就范。在十年时间内,李斯就帮助秦王登上始皇帝之位,完成了统一天下之大业,他也因此为秦始皇所器重,官位升至丞相。
秦始皇死后,本应由长子扶苏继承皇位,但李斯却附从了赵高的阴谋,篡改了诏书,立胡亥为皇帝。后来,赵高控制了朝中大权,但由于李斯是丞相,颇觉碍手碍脚,于是赵高便以阴谋之计陷害李斯。在狱中,李斯忍受不了酷刑,被迫承认谋反,自取灭亡。公元前208年冬,秦丞相李斯被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当李斯踏出监狱时,他回头对次子李由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犬出上蔡东门去打兔子,这样的机会还有吗?
李斯为官40年,辅佐了秦始皇取得过巨大的成就,为秦统一后国家制度的建立提出过很多正确的主张,可以说他对历史的发展做出过贡献。但他贪恋权势富贵,未能记得老师荀况说的“物忌太盛”的话,不知激流勇退。试想,若李斯能够识时务,秉持“知足”和“知止”的中极原则,在秦始皇死后退出权力斗争的中心,照样可以牵着黄犬出上蔡东门去打兔子。然而正是因为他把地位和权势看得太重,以致最后落了个可悲的下场。
我们若能象范蠡一样,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智慧去经商治世,遇到额外的诱惑不动心,凡事把握中极留有余地而不绝对,“粮取所食,物取所用”,让一切在适当的可控的范围内发展,世界就少了些冲突和纷争,社会就多些和谐与美好,经商也就更加诚信、更加顺利了,这才是每位道商应该追求的“科学发展观”。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