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企业经营者,特别是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应该向毛泽东学习什么呢?
向毛泽东学创新
毛泽东具有高超的创新能力,从有关毛泽东的史料中处处可以发现他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
自从1931年11月毛泽东被罢免了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后,左倾主义者博古和李德就霸占着党和红军的领导岗位。博古和李德虽然多次犯错,给红军造成了巨大损失,但因为有共产国际作后盾,毛泽东等人对他二人也无可奈何。毛泽东认为要想改变这种面貌,只有以策略和诚恳去争取“群龙”,尤其是政治局里的“群龙”,因为这些人把握着党和红军的领导权。当时,政治局共有7位决策者。通过深入工作,毛泽东终于取得了洛甫和王稼祥的支持,也就是说他在政治局里又争得了2票,加上他自己的1票,共3票。同时,毛泽东还积极地到红军总部及各军团活动,经常去走访红军高级指挥员林彪、聂荣臻、杨尚昆、刘伯承、李富春、李卓然等人。因为这些人早就对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有意见,所以,毛泽东没费多大劲就把他们争取过来了,总体形势对毛泽东逐步有利起来。但是,在政治局里面仍有不小困难。因为在政治局7位决策者当中,博古那边是4票,其中有李德1票,博古本人1票,另两票是当时毛泽东尚未争取过来的周恩来和朱德各1票。所以,每当开会讨论事情时,总是4票对3票,毛泽东仍然处于下风。无奈之中,毛泽东心生一计,提出了“扩大决策层”的建议,也就是把“政治局会议“变成“政治局扩大会议”,建议参加会议的人员扩大到军团指挥员一级。为示公平,毛泽东建议也让支持博古、李德的军团级领导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由于博古、李德在军团级领导干部中的威信几乎是零,而毛泽东那边已有林彪、聂荣臻、刘伯承等人的支持,所以在遵义会议上就出现了“一边倒”对决。博古几乎成了孤家寡人,李德则完全被孤立,只有当时的团中央负责人,政治局候补委员凯丰一人支持博古,其他人全部站到了毛泽东这一边。毛泽东因而重新确立了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毛泽东对决策机制的创新,这当属战略层面的创新。其在战术层面的创新也同样令人敬佩。
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后,北洋军阀的溃兵四处抢掠,长沙城四周秩序大乱。毛泽东当时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因为他足智多谋,浑身是胆,所以学校让他协助护校。当时,北洋军阀4000多溃兵驻在据学校几里外的猴子石。当时的长沙城是座空城,但那帮北洋兵不知道。他们若知道长沙是座空城,一定会进城做坏事,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毛泽东就下决心赶走他们。但当时学生兵力有限,武器也很短缺。毛泽东就到警察局借来20多个有枪的警察,让学生兵穿上平时训练的军服,兵分三路埋伏在猴子石附近的山岗上,对北洋溃兵形成居高临下,分进合围之势。当晚,当一队溃兵快要接近毛泽东率领的学生军时,毛泽东命令警察鸣枪三响,同时命令学生举起写着“湘”、“桂”字样的红灯笼,接着又把鞭炮点燃放在洋油桶里“乒乓乒乓”响个不停。那些溃兵以为是遇上了大规模的桂军和湘军,竟然没还一枪就跑掉了。毛泽东用鞭炮吓跑北洋兵的故事自此就流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