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管理故事:刘邦不留机会(2)

2010-03-13 11:10
来源:个人博客 作者:何森
这时候,吕后正从长安来到洛阳,在路上碰上了彭越。彭越拜伏路旁,落泪哀求,哭诉自己忠于汉室,绝无叛意,还乞求吕后给他说情,求皇上开恩,放他
 
这时候,吕后正从长安来到洛阳,在路上碰上了彭越。彭越拜伏路旁,落泪哀求,哭诉自己忠于汉室,绝无叛意,还乞求吕后给他说情,求皇上开恩,放他回到故乡昌邑。吕后假装安慰,当面应允,还带着他一同返回洛阳,说是为他求情。赶到洛阳后,吕后对刘邦说:“彭越是天下壮士,如今既然调来,就当除之,以绝后患,岂可让他去蜀,这是放虎归山,后来必然伤人。我在途中与他相遇,一起带了回来,可以暗中令人告发彭越谋反,皇上因而杀之,以绝后患!”
 
刘邦认为可行,就让吕后去办理这件事情。不久,彭越有个舍人状告彭越“谋反”,刘邦下令捉拿彭越,交给廷尉王恬审理。此时的彭越才知道他本来可以活下去,但是现在已经不可能了。王恬说:“过去皇上命你起兵征陈豨,你听韩信之言称病不来,皇上就有杀你之心。昨日皇上幸贬你入蜀,此是莫大皇心。但是你贪心不足,又随皇后来见皇上,皇上因此又生猜疑,知你定要作乱,不如杀之,以绝后患。祸福本无门,唯人自找之。不是皇上与皇后寡恩不仁,实在是你咎由自取。你是虎入牢笼,绝无生还之望。不若老老实实招来,不过一死,免受酷刑。”
 
彭越恍然大悟:“你的话说中了我的毛病,但是,可恨我不听好人之言,果有今日,你既然明白地开导我,我也不会麻烦你。你要我承认什么,我就承认什么,任皇上处罚。”
 
王恬不费吹灰之力,一份彭越“谋反”的卷宗,很快齐备,于是一张彭越“谋反”的奏章送到了刘邦手中。刘邦下令照韩信之例,斩首、夷三族。
 
吕后夫唱妇随补充道:“天下诸侯都因皇上仁慈,所以玩火自焚之人很多,应该将彭越煮成肉酱,分赐诸侯,让天下震恐,看谁还敢谋反?”刘邦马上点头同意。
 
于是,梁王彭越被斩,夷灭三族,竹竿悬首,在洛阳示众,旁边还挂着刘邦的特别告示:“有收尸者,辄捕之。”
 
可见,梁王彭越的“谋反”完全是刘邦自导自演的一出悲剧,作为事件的受害者,彭越实在是太冤了。可是,他要是不死,又怎样消除人君的心病呢?在人君专横、权谋纷杂的仕途上,谋臣良将不察时势,不能远谋而慎择其处,常使其毕生功业毁于一旦,不仅官位为之不保,连生命也往往会受到伤害。
 
刘邦驭人风格评析
 
刘邦是变色龙式的领导,其特征是适应力相当强,对内擅长协调,对外擅长整合资源。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目标及所处环境的需求,随时调整自己。他们没有预设立场,不走极端,柔韧性非常好。孔子云:“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刘邦本人亦说:“爵以功为先后,官以能为次序。”刘邦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他意识到,必须依靠别人的辅助,才能做成自己的大事,也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因此,他给了萧何、张良、韩信等人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韩信在项羽手下无所知名,投奔刘邦后,经萧何推荐,被委以重任;陈平在项羽手下为都尉,因事惧诛而投奔刘邦,刘邦拜他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周勃、灌婴曾谗毁过他,刘邦不但不贬,反而更拜他为护军中尉,使其尽护诸将;张良是运筹帷幄之才,他决不会让他去攻城略地;萧何是抚国安邦之才,就不可能让他去指挥军队;韩信是军事家,带起兵来是多多益善,他就大胆赐给他兵权。萧何管理后勤、张良出谋划策、韩信领兵打仗、陈平监管官员,人尽其职,各尽其用。刘邦的班底几乎都是一时无双的人才,个性奇特,屡建奇功,刘邦能把这些人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让他们心甘情愿为自己鞍前马后效力,可见刘邦的驭人手腕。刘邦曾经问臣下自己之所以得天下的原因,回答各有不同。高祖听后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简单的一段话,包含的内容却很丰富。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