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活用 > 做事 >

至勇至廉才能服众人(3)

2010-03-16 11:49
来源:一元一 作者:和仁 宋涛
由于夏瑞芳出色的组织和领导才干,所以商务印书馆成立以后,众人一致推举他来主持企业的工作。其余的人,除了沈伯曾以外,各把一摊。沈伯曾虽然投
 
由于夏瑞芳出色的组织和领导才干,所以商务印书馆成立以后,众人一致推举他来主持企业的工作。其余的人,除了沈伯曾以外,各把一摊。沈伯曾虽然投资最多,但不大过问企业的业务。
 
夏瑞芳充分发挥他的“敛才”之能,曾先后聘请当时德才出众的知识分子、文化界的名人蔡元培、张元济来商务印书馆工作,这两个人的到来对商务印书馆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蔡元培不必多说,他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后来出任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以后又任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的校长,在现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夏瑞芳聘请他来主持编辑工作,无疑是选中了大才。不过,后来因“苏报案”,蔡元培被迫离开了商务印书馆。
 
张元济也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后因参加维新运动而被革职,时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蔡元培被迫离开以后,夏瑞芳便聘请张元济任编译所的所长。张元济以后毕生主持商务印书馆工作,曾被誉为“商务印书馆的灵魂”,并因此成为中国现代著名的出版家。
 
除了聘请像蔡元培、张元济这样知名学者以外,夏瑞芳还聘请了一批当时颇有才华的编译人员,如蒋维乔、庄百俞等。
 
另外,还在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业初具规模的时候,夏瑞芳就物色了3位“老书坊里的杰出人才”、“富有推销能力”的得力干将——俞志贤、吕子泉、沈知方。他们有效的推销活动,极大地推动和支持了商务出版工作的发展。
 
商务印书馆最红火的时候,编译业务由张元济负责,印刷由富有经验的鲍氏兄弟负责,财务由高凤池、张桂华分掌,推销由上述3位“大将”全权办理。夏瑞芳自己则为总调度,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由于有这样一个合理、可靠的管理队伍,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在上海创建后,发展十分迅速,它的营业额和利润额像涨潮的海水一般向上猛涨。据统计,其资本额到1901年时就已经从4000元增至5万元,1903年增至20万元,1905年增至100万元,1913年增至150万元,1914年增至200万元。17年间,增长了500倍,平均年增长29倍多,创造了同时期民族实业经营的新记录。
 
到1914年,商务印书馆已经在全国各地设立85处分馆,在海外也设有分支机构,新加坡和吉隆坡都有它的分馆,此外在北京和香港还设有印刷分厂,如此辉煌的成就被认为是当时“国人经营事业之最尖端者”。
 
商务印书馆不仅是清末位居全国之冠的大型新式文化企业,而且它的规模、技术、人员曾一度在世界同行业中居一流地位。
 
不幸的是,正当商务印书馆的发展顺利的时候,1914年夏瑞芳遇刺身亡,年仅43岁。他的英年早逝,不仅是商务印书馆的损失,也是中国出版事业的巨大损失。
 
至今,商务印书馆仍然是中国出版界一棵不老的“常青树”,受到新老读者的厚爱。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